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具有范本作用

   2015-06-18 网络网友36
核心提示:见下文
     据民政部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实现婚姻登记信息联网目标。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有关负责人就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进行答问时表示,实现全国联网后,民政部将积极争取、推动立法改革,探索打破在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限制,为流动人口办理婚姻登记提供便利。 

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国联网,并不突兀。自上海于2006年实现婚姻登记全市联网制度,至2011年初北京、上海、陕西三地成为全国联网试点地区,婚姻登记信息先后经历了由单一行政区划到多个地方的联网过程,此番实现全国联网可谓水到渠成。 

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公众最为直观的感受即是,这一变革使得原有在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限制得以松绑,“让新婚人群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城市和地点”。其次,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审查,对于重婚、骗婚等违法现象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事实上,这也是构建全国联网体系的最初目标。此外,对于提升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技术支撑。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公民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国联网,丰富了公民身份登记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身份信息的确认度,可视为一种补充凭证。这尤其在牵涉到个人身份确认的司法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完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家庭信息的核心要素,婚姻登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畅通,也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数据统计奠定了基础。比方说,可一定程度上消解按家庭征收个税的信息统计难度。 

从2003年修订的《婚姻管理登记条例》,删除“公民办理结婚或离婚登记手续,需到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开具证明”的规定,到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国联网,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已不仅止于婚姻管理制度上的进步,而是具备了更多的改革增量。从根本上说,联网消解了地域差别加之于婚姻登记上的限制,与此前医保缴费年限实现全国互认,都可归属到适应流动和开放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配套制度变革的范畴。 

一个存在大量流动人口和愈发开放的社会,个人信息资源的自由流通越发显得必要。诸如婚姻信息登记全国联网等制度调试,对于行政壁垒的消除和人力资源流通成本的降低显而易见,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制度性改良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原有为方便行政管理而可能限制资源自由流通的管理思维,正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管理制度契合社会资源的自由流通的意识正在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当具有样本效应,为更多的适应开放社会的制度性变革探路。 

当然,现阶段全国实现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可能依然更多属于宏观意义上的成功。落实到执行层面,如何打通各地方之间信息流通壁垒,真正实现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和联网效益的最大化,以及配套保障措施的制定,还需更多实践磨合和制度破题。比如,联网必然带来公民相关个人信息更多的流通、开放,那么,如何相应提升对这部分信息的保护力度,就不容忽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6842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