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比较微妙,真正处好确非易事。所以,农村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儿子一结婚,父母就跟他们分开过,结一个,分一个。这样一来,不仅婆媳之间保持了适当距离,妯娌之间也有了一定空间。不在一口锅里搅稠稀,彼此之间矛盾自然会少些,但亲情也会打折扣。上思县那琴乡的吴挽宏一家却是和谐为本、亲情不少,14口人四世同堂,同吃同住,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8月19日下午,那琴村上伴屯,吴挽宏家。记者故意“忽悠”大儿媳陆汉同:“听说你早就提出分家,公婆就是不同意。”“没有啊!”她先是一脸无故,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笑得前仰后合。陆汉同娘家也在本村,她嫁过来已有15年。下面是记者与她的一段对话:
“今天的晚饭由谁来煮?”
“谁有空谁煮。”
“谁有空呢?”
“今天下午可能都没有什么事,一起煮吧。”
“三妯娌中有没有人经常推说自己有事或身体不适而不做家务?”
“怎么会呢?……哈哈,你干嘛问这些?”
二儿媳蔡伟英是广东湛江人,话不多。记者走进吴家院子时,看见她与大嫂正把一大盆浸泡好的衣物往屋外抬,两个人亲姐妹似的。说到大家庭的好处,她说,住在一起,孩子有伴玩,吃饭不挑食,学习上也有个对比和竞争。她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屋里的东墙,只见上面贴满儿子与侄儿侄女们的奖状,大概有三四十张。
与共和国同龄的吴挽宏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均已成家立业,有了子女。除女儿在婆家生活外,三个儿子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加上吴挽宏99岁的父亲,全家现有14口人。“人齐了吃饭得坐两台。”吴挽宏颇为自豪地说。
吴挽宏一家不仅人多,生意也做得比较大,可谓家大业大。他家目前除种有60多亩甘蔗、46亩山林,还养有推土机、钩机、运输车、拖拉机等机械。问他如何管理,他说不用管理,大儿子经营推土机,二儿子经营运输,三儿子经营钩机。利润也不用缴回来,各自记好自己的账,如果家里用钱,再拿出来。记者问:分了家,就不能经营这些项目吗?老吴想了想说,家里机械多,人手多的话,好调剂……看得出,他这种表面松散的管理透着“民主”意味,而这可能正是年轻的儿子们所能接受和欢迎的。
但吴挽宏也申明,如果儿子们什么时候提出分家,他就什么时候分。他说,儿子们觉得怎么过好,两老完全遵从他们的意见。话未讲完,他那招牌式的爽朗而无邪的笑声再次响彻屋宇。
但据记者观察,大家庭情结在老吴的心目中还是比较重。因为上了年纪的人都怕寂寞,没有孩子的吵闹,他还睡不实呢。这一点在他老伴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女主人叫黄福渠,今年也60岁。尽管儿媳们都说婆婆干家务最多、最辛苦,但她一点怨言也没有。她说:“照顾一大家子是累点,但一大家在一起生活热闹啊!”她还告诉记者,她那三个儿媳妇都很明事理,彼此之间从未吵过架,与婆婆也从未红过脸,每次外出或逢年过节都给爷爷和家公家婆带礼物回来。“这样好的媳妇去哪里找?这个家我舍不得分呢。”
这次采访,我们没有见到吴挽宏的三个儿子。但一想,他们在这个家庭中已“无关紧要”。因为只要婆媳关系、妯娌关系融洽,那他们就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安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