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看过冯嘉怡微博的人都会喜欢上他,他说自己身份多重,“商人、演员、农民,加之精神病患者。拍完戏的我通常直接回归商人,闲下来做回农民,呆久了自然精神不正常,正好去拍戏。”在冯嘉怡眼里,挣钱只是为了安全感,因为怕流浪街头怕老死在他乡,所以拼命挣钱,而一旦有了安全感,他就要去拥抱那些真正喜欢的东西,比如诗词,比如音乐,比如演戏。
有问
和平区孙先生:《浮沉》里又见冯嘉怡,感觉滕华弢导演的作品中总有他,但貌似之前都没见过这位演员,他的戏演得很好,希望新报可以采访他。
必答
《浮沉》里的程总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位大老板,经营的公司主做酒店营销策划及宣传推广。冯嘉怡从小热爱表演,初中时曾想报考铁路文工团却被家人阻拦,后赴澳大利亚留学主修市场学,还兼修了视觉艺术,为的就是这门课能学表演。归国后结识滕华弢导演,终于圆了演员梦,成为滕导的“御用男配角”,他曾在《蜗居》中扮演海藻的老板。
夸TA
贾森妞妞:我太喜欢冯嘉怡了,老是跟着张嘉译后面演点小人物,早晚是个腕儿!
刘小五:冯嘉怡,真正的地气哥,老帅了,真心的。
记者:生活中你也是位商人,这次在《浮沉》里演老板程轶群,算是本色出演吧?
冯嘉怡:谈不上,《浮沉》我就出来三次,每次闪烁五秒。滕导拍之前给我打电话,我正拍着《连环套》,露一面是为表达对启蒙导演的一种支持。
记者:大家都很好奇你是如何打入演艺圈的。
冯嘉怡: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圈里人,我在圈里认识的人没几个,基本上《蜗居》里有谁,我就认识谁。认识滕华弢也比较有意思,之前我们公司给《天地英雄》做首映式,大家一起吃饭时,我说我也学过表演,结果一年后他拍《双面胶》,跟制片主任说自己隐约记着有个做生意的以前学过表演,就这样成就了我的第一次表演。
记者:除了滕导,还跟哪些演员关系特别好?
冯嘉怡:海清也挺喜欢我的戏,她拍《媳妇的美好时代》《鲜花朵朵》时跟制片方推荐我,说我演戏好,特别松弛,一定要用我。我能一直把戏拍下去,完全是因为这些导演、演员的认可。我跟张嘉译关系也很好,我非常欣赏他,他是我要追求的境界——云淡风轻。
记者:其实身为老板,你完全可以投资做幕后。
冯嘉怡:你要让我投资拍电视剧,我肯定不去,因为那钱赚的不如我们这个多。对我来说,拍戏、表演是很欢乐的事,要问我怎样真正放松,那就是进剧组拍戏,跟别人要去唱K、喝红酒、旅游是一样的。
记者:一般进组拍戏都挺辛苦的。
冯嘉怡: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有欢乐在里边就不觉得苦了。我在剧组第一次吃盒饭,别人都抱怨饭难吃,我就觉着挺好吃的。别人说我是大鱼大肉吃多了,其实不是。以前我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人刷碗,刷了一年半,那会儿四个人挤在一个房间睡,也过来了。
记者:演戏算是你的业余爱好么?
冯嘉怡:“爱好”这个词不准,它是一种“爱”,是真心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像信仰一样的东西,我不觉得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做演员更幸福。能演绎各种不同的人生,很幸福。
记者:和那些大腕合作,有压力吗?
冯嘉怡:完全没有,我没受过这么多训练,可你看到的每个角色都是我性格里的一面,我不会刻意地塑造。所谓的大腕在我眼里挺平凡的,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欣赏的是那些还知道自己是谁的腕儿,有的腕儿成天逮着谁骂谁,有的特爱改剧本,有能耐就自己写剧本,改什么啊,要觉得本子不好可以不接呀。我觉得大腕们挣着钱了有名望了,应该更加钻研业务才对。
记者:未来有什么奋斗目标吗?比如演个男一号?
冯嘉怡:其实在我心里,男一号和男六号没区别,能参与其中塑造好角色就行。我很想演正面角色,我自认为自己长得挺正面,但他们都觉得我亦正亦邪。作为演员总是想多尝试新鲜角色,所以为了演穷人,《我的左手右手》再辛苦我也接了,没想到这个角色后来又成大老板了,好像我穿着西服就让人觉着“这人有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