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能够兼得“深度和广度”、“收视与口碑”着实困难。《浮沉》目前正在北京、东方、浙江等卫视播出,业内口碑尚佳。第一,故事写实性和话题的敏感度超越同期作品;第二,冲出“婆婆妈妈”包围,拓展了现实题材范围。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裹挟着“导演滕华弢,主演张嘉译、白百何”的名号的大剧,却仍收视乏力,在即将收尾时才初露走高之势。
外因
劣剧当道良剧难寻
经济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大意是指,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金属铸币即“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即“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退出流通,市场上活跃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后来人们由此做出了很多引申,如:田里面稗子压倒稻子;职场上小人得志,人才被排挤……电视剧行业同样适用。
不妨看看7月份以来稳居卫视黄金档收视(42城市)前列剧目:《天涯明月刀》、《女人的颜色》、《新亮剑》等。《天涯明月刀》是一部除了剧名和主人公名字符合古龙原著,其他内容全部被颠覆的“江湖大杂烩”,混搭了《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边城浪子》等武侠小说中的桥段。《女人的颜色》则是一部翻拍自韩剧的作品,风格用“狗血”二字足以概括。这种拥有高收视却毫无口碑和关注度的剧,或许在投资方和电视台眼中算得上成功,但从业内和媒体角度看,无非又是一部博眼球的、无价值的俗滥之作。《新亮剑》与旧版仅相隔五年,对于部分场景的拍摄角度都要模仿前作的翻拍剧,用浪费资源形容绝不过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创意匮乏或制作低端的剧偏偏还有高收视。“处于两极的戏往往有高收视,即口碑收视俱佳的作品,一年最多一两部;要么就是高收视、无口碑的剧,这类的不在少数,观众就图个乐。”某业内人士分析。
但《浮沉》显然两者都不是。题材方面,距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距离,职场、商战、国企改制等比不得婆媳、房价、婚嫁等元素来得更接地气;情感线,男女主角没有矫揉造作、百转千回的纠葛情感;主题上,探讨诱惑下的人性差别和欲望,但这个层面的含义是需要观众自己去理解和消化的,远不如脑残剧来得轻松愉悦。
滕华弢表示收视不高在意料之中,“这个戏不会太迎合市场,我只是想表达我对现实的某些思考。它跟流行的‘婆婆妈妈’戏太不一样了,不狗血,又不家长里短,不能对7点半的主力收视群有太高期待。”编剧鲍鲸鲸也不太奢求收视,“哪怕动摇‘婆婆妈妈’里10%的观众,我觉得《浮沉》就算成功了。”
滕华弢更看重的是《浮沉》的深意,“这个戏对现实的思考往前又走了一点点,不再停留在贪污不贪污,‘小三’不‘小三’的问题上,而是放在一个对于欲望实现的过程中应该用什么手段。我们有时为了欲望和快速增长,在盲目地做一些事儿,是不是应该慢下来等等灵魂?其实,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