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毕业,马上就结婚,这样的情侣被称为“毕婚族”。随着房价高涨,德州毕婚族也日渐壮大。然而,在现实逼迫下,迅速完婚的小情侣们也面临柴米油盐的考验。
“早买早超升”
“毕业前就打算好了,一毕业就结婚,房子也刚装修好,下周举办婚礼。”从山东师范大学刚刚毕业的陈笑笑,最近在市直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就在女友回到德州的6月29日当天,二人便领取了结婚证。这位25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周围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毕婚族,他的很多德州的同学也都选择一毕业就结婚,“结婚家里就给买房,德州房价均价都接近5000元了,早买早超升嘛!”
时下,因为“毕婚”而深感幸福的不在少数。刚刚毕业于德州学院的一位陈姓同学说,父母帮他定的结婚日期是8月18日,“当天是农历七月初二,正好是我女友的生日。有个同学比我还早,马上就结婚,那才是真正的毕婚。”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联合搜狐教育曾开展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人选择了“是‘毕婚族’或者打算成为‘毕婚族’”,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是“毕婚族”。对于德州这样的三线城市来说,现实或许与此存有差距,但“毕婚族”日益增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德州市人社局统计,今年仅德州籍高校毕业生就有22245人。外地学子选择落户德州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有多少人选择“毕婚”不得而知,但“毕婚”者肯定不在少数。
至于选择“毕婚”的理由,上述机构调查数据显示,37%的人是因为“大学时代培养的感情纯洁,应当珍惜”,29%的人是出于“对婚姻的一种渴望”,26%的人给出的理由是“以免工作后太忙,无暇谈婚论嫁”,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与经济实力好的人结婚,可以少奋斗若干年”。
“房子不等于家”
并非所有“毕婚族”都如陈笑笑一样,殷实的家境让他不用为婚房发愁。更多的年轻人,大学四年早已花光了父母的积蓄,有的甚至还背上了债务。
可房子问题却没有阻挡他们“毕婚”的脚步。“房子不等于家,先租个地方,等条件成熟了再买也不迟。”一位银座东地店员工去年“毕婚”,她说:“原先想在丹若园租房,但是一个月得一千多,最后思虑再三,就近选择了东建小区,一个月800块,这个小区稍微旧点。”
的确,“房子不等于家”,这也成了囊中羞涩的毕婚族的口号。不管是聊以自慰,还是迫于无奈,毕竟房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件”。更何况,“德州老丈人”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共同观念,那就是结婚得有房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这样的观点皆有“市场”。
因为没有房子,“过来人”李新洋还曾差点跟女朋友分手。他们不顾家人反对,于2000年秋季结婚,至今仍在外租房住,“马上有孩子了,下一步也得考虑买套‘姓李’的房,老丈人现在连他闺女都不愿见。”不过,他同时承认现在“过得很好”。
先立业后成家,这句话在大学校园的主流地位已经被撼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前脚跨出校园,后脚迈入“围城”。在个性日益变得张扬的当下,更多的大学生认为,毕婚是不需要理由的。“我们彼此处了几年,都觉得情投意合,也一直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选择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房,至少我们还有爱情。”李新洋说。
如此,虽然很清楚双方家庭都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尚未办理毕业离校手续的马春燕依旧打算当一名“毕婚族”,“两人的工资,七八年也攒不出一套房子的钱,难道等十年再结婚不成?结婚早晚没有什么区别。再说,我俩老家都不是德州的,如果分开生活的话,负担肯定比现在重得多,结婚不仅能相互照顾,还可以降低生活成本。”
毕婚需要用心经营
就职于景津集团的一位技术员坦言,“毕婚”前两个人“知根知底”,但是至今感觉还时有摩擦,“比如做家务,两人都是刚参加工作,都很忙,有时真的谁都愿意让对方多顾顾家,可现实不是那么回事。”
走出象牙塔直接进“围城”日渐成为时尚,不可否认的是,“毕婚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剩男剩女”难以嫁娶的尴尬,但婚后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不可小视。因为现实中,他们的生活已经从爱情的浪漫转变为柴米油盐。
除了忙碌等外在因素,经济上的窘迫也是一大问题。“但凡毕婚的,大多数人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一到月末,房租、水电费等各种费用就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这就导致心情不好,所以经常拌嘴,但谁都知道这不是实质问题。”
在“剩男剩女”大行其道的“过剩”时代,“毕婚”流行于有着“先成家后立业”“曲线就业”以及“爱情至上”理念的“80后”适婚人群之间。但是,正因看到了一些所谓“问题”,除了当事人的“反思”之外,社会上对毕婚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心理咨询师杨卫边认为,对大学生毕婚应宽容对待,理性引导,使其明确事业、爱情、婚姻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在毕业生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毕婚族”不应偏废社会赋予的义务和责任,也不应成为婚姻“兑现”、责任“买单”的代名词。
既然与“闪婚”“裸婚”一样,“毕婚”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那么本应神圣的婚姻,就不能视为儿戏。在高房价时代,这样的婚姻必须理性经营。
“新组建一个家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毕婚族’会遇到,其他家庭也是一样。所以,所有的夫妻都要学会解 决 问 题 , 学 会 经 营 婚姻。”德州首位国家级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张爱萍告诉记者:“婚姻其实是门大学问,涉及现代婚姻关系、婚姻家庭伦理等许多内容,很多年轻人在结婚之前都不知道或者没有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他们在结婚前一味地去爱对方,认为对方的许多缺点都是可以包容的,但在婚后这种想法往往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