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消息:日前,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新民晚报社共同打造的“上海金融大讲坛”正式启动。论坛旨在宣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教育,普及金融知识,解读金融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启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俊出席启动仪式。
近年来,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去年,上海紧紧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溢出效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金融大讲坛”的创办,有利于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宣传,必将增进广大市民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解和认同,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鼓励大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广大市民对金融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了解金融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上海金融大讲坛”作为一个具有较高公信力和较强影响力的高端宣讲与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广大市民解读金融政策,讲授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让广大市民对金融形成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认知,进一步弄清楚“金融是什么”、“金融能带来什么”、“金融的风险在哪里”,切实提升金融素养,提高金融运用技巧,构建和谐金融关系,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焦瑾璞应邀作题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旨演讲。讲座从“金融排斥”的概念入手,揭示了普惠金融问题的缘起,详细阐述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强调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成本可负担前提下,通过不断竞争和创新,以保证金融服务排斥对象逐步获得其需求的相关服务,强调普惠金融能够减少贫困,并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从而促进社会包容。对影响普惠金融的主要因素,讲座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以及金融排斥对象群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普惠金融与金融稳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也作了阐述,进一步凸显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
焦瑾璞讲述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还不够等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目标的设定、路径的选择以及载体、监管和政策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焦瑾璞认为,目前正是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时机,同时发展普惠金融也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普惠金融应当从基层开始,从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再到机制和体制创新,中国普惠金融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来自上海市、区两级金融系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金融企事业单位的代表、部分上海市青联委员和市民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