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中国电影到了最危险时候? 迎合观众还是培养观众

   2015-06-11 网络网友47
核心提示:见下文
      “我一度对中国电影很失望,甚至想改行卖地瓜。”6月23日晚,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57岁的女演员方青卓略显激动地说。她刚刚凭借在影片《暴走妈妈》中饰演女主角而获得于6月24日晚闭幕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在几天前的上海影城第三放映厅里,《暴走妈妈》六七成的上座率让方青卓很开心,“我感谢你们能来看这部电影”,她对现场观众说。几年前她饰演女主角的另一部影片《嗨,弗兰克》没什么人看,一次是三名观众,还有一次只有一名观众——那还是她的朋友。“那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人看?”方青卓很是纳闷。 

其实,方青卓可能不知道,这一次的六七成的上座率,很大程度上是媒体记者贡献的,还有一些观众拿赠票进场,真正买票观看的观众并不多。这部以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玉蓉为原型的影片虽然获得不少好评,但始终进不了院线,只能在各地点映,在深圳,甚至需要工会和妇联发文组织观看。 

中国导演不会讲故事? 

上海市民刘先生是个电影迷,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会选择几部参展影片“过过瘾”,不过他选择的都是国外影片,“现在国内的影片没什么好看的,投资越来越大,明星越来越多,故事却越来越没水平”。 

据新民晚报报道,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观众近20万人次,创下历届电影节新高。6月9日的首个公开售票日,凌晨1点就已经有影迷排队。不过,影迷关注的大多是国外影片,《四百击》、《玫瑰之名》、《朱尔与吉姆》等片子一票难求,而主办方精心准备的“聚焦中国”电影展映,却少有满场的现象。 

“找一个好故事”,这是电影导演、电影公司甚至是投资商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中国电影资本、观众、市场等各项硬件配置已经空前完备的今天,国产电影的内容创意却备受诟病。 

冯小刚被公认为国内最会讲故事的电影导演之一,但在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产业论坛上,冯小刚一开口却是“讲故事是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 

传奇影业专业顾问、制片人迈克尔·安德林颇有同感,“很多中国电影业的朋友问我,怎样才能拍一部成功的电影?我说,你有了好的构思,就去找合适的演员,然后让他在银幕上散发魅力。电影的根本魅力,不在于声电光影,而在于它所要传递的内容,它通过内容和观众沟通,传达给他们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迈克尔建议:“中国电影人应该花更多钱去找好编剧,寻找有影响力的作品,这才是更为高效的成功之道。” 

本届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评委徐帆也希望,新人导演要把筹钱的精力放在剧本本身,把作品做得更强大更丰满。 

“中国电影不缺钱,只缺能把故事说好的人。”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军说。 

本届电影节“电影新浪潮”论坛压轴场“硬币的两面:好莱坞合作模式备忘”上,几位国际知名影业公司的老板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好莱坞爱选择怎样的题材?” 

“相比把中国角色植入好莱坞故事模式,我们更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威秀娱乐集团亚洲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艾秋兴表示,“中国有很多很好的故事,精彩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它们大多来自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社会。我们更青睐源于真实生活的原创剧本。” 

在好莱坞,电影从业者早就深谙这一制胜法宝。2005年加盟华纳,如今已升任华纳兄弟制片公司高级副总裁的萨拉·斯切克特坦言:“不要以为看剧本是很简单的事。我们每周都要看数十个剧本,就为了能从中找出一两个撼动人心的好故事。” 

不少年轻的中国导演都很关心,怎样的影片既能保有中国特色又不至于在异国水土不服。这种顾虑,在艾秋兴看来很多余,“我不认为成功的合拍片就是要让所有国家的人都接受和喜欢。世上没有这样完美的影片。中国导演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说好一个故事,拍好一部电影,而不是总想着要满足更多类型的观众需求,否则拍出来的作品很可能‘四不像’。” 

都是好莱坞惹的祸? 

本届电影节热门话题之一是今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票房失利。在电影节的第三场产业论坛上,青年导演管虎就一语惊人:“2012年是危机的一年,我可能会失去从业资格。” 

“上半年的中国市场中,80多部国产片的票房仅占三成。”这是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在论坛上披露的票房数字。 

王小帅、陆川等中青年导演也集体“吐槽”。王小帅讲述了自己在宣传、发行其新作《我11》时碰到的问题:首先是初期宣传零经费,所以王小帅只能用自己的微博告诉大家有这么一部片子要上映。幸运的是此举确实引来很多媒体的关注;其次是无效放映太多,1400多个数字拷贝,投放5000场次,但是最终票房收入只有270万元。 

管虎拍摄的《杀生》也没能为投资方赚到钱。陆川则表示,原定今年7月上映的《王的盛宴》一再被推迟,自己也有深刻的危机感。说到激动处,陆川甚至眼含泪花。 

在华语电影圈工作了40年的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在第一天的论坛上便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电影现在走在十字路口上。今后面对好莱坞影片的竞争,中国年轻导演和编剧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再不培育新人才,再不让本土电影勇敢地面对竞争,中国的电影业将会面临低迷的景象,并不断衰弱。” 

面对市场,是否一定要与好莱坞肉搏? 

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认为,好莱坞电影“大举压境”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件好事,“我们必须把自己变得更强”。他分析好莱坞电影拥有两大值得学习的地方:一是“分众”观众,也就是了解观众需要什么;二是保持工业标准,即拍摄出有品质的类型电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3867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