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大桥是海南第一桥,洋浦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海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标志着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洋浦至海口一小时交通圈构想的实现。”在通车仪式上,儋州市委书记张琦说,洋浦大桥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洋浦湾南北两岸居民“天堑变通途”的千年梦想,极大地改善了海南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对加快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推动省会经济圈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居民纷纷赶到桥上留影庆大桥通车
4月4日上午10时30分,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全线贯通暨洋浦大桥通车仪式在洋浦大桥主桥跨中桥面上隆重举行。仪式在欢快的儋州调声中拉开帷幕,现场挤满了儋州和洋浦两地的居民和参与大桥建设的工人们,人们脸上抑制不住万分激动的心情,笑容洋溢在大伙儿的脸上,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热闹的场面和壮观的大桥。
“知道今天大桥要通车,我早早就从家里赶过来等了,中午也顾不上回家做饭吃,就是要感受下这喜庆热闹的气氛。”来自儋州白马井渔港的渔民陈大姐脸上满是笑意。
“我要在这里拍一张照片留念一下,大桥的名字也要给我拍进去啊。”……当天通车后,洋浦和白马井的群众或携妻带儿,或亲友相伴,或独自前往,纷纷赶到桥上,站在桥头和大桥合影留念,体验大桥通后带来的欢畅。
洋浦上班、白马井生活不再是梦想
洋浦大桥两头连着洋浦和白马井。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洋浦湾350多平方公里,150公里的海岸线,深水近岸,陆地平缓,纵深开阔,适宜大工业布局……随着一家家企业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落户,越来越多的工人来到洋浦来上班,其中就不乏洋浦周边的白马井地区。可大桥没有通车前,要从上班的地方回家不是轮渡就是乘坐汽车绕一圈,至少需要20分钟,回趟家不容易。现在,大桥通车了,以后在白马井居住到洋浦上班就不再是个梦想了。
在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水电物业分公司上班的刘先生就格外开心。“以后骑电动车,几分钟就到家了,上班、回家两不误!”刘先生是白马井镇人,当天特地和同事一起赶到桥上体验这份喜悦。他说,以后就算是中午休息那一点点时间也可以回家里吃午饭,午休后再去,不用担心迟到,还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家人。
洋浦至海口一小时交通圈促经济发展
洋浦大桥的建成通车,洋浦至海口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拉近工业基地和城市的距离,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口、资金、科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有力地促进洋浦经济社会的发展。
“儋州洋浦大桥的通车,不仅解决了洋浦到白马井的行车便捷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儋州和洋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坚定了我们把白马井建成洋浦后花园和服务保障基地的发展思路。”4月4日,白马井镇党委书记吴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吴勇介绍,随着大桥通车,白马井与洋浦的发展将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统一体,特别是随着西环高铁、“田”字型高速公路、儋州机场等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白马井镇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增强白马井的活力和竞争力。将白马井镇将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特别是利用跨海大桥把白马井和洋浦连为一体的发展机遇,为洋浦千亿级产业园区发展的提供城市依托。
标准最高主跨最长被称“海南第一桥”
据了解,洋浦大桥工程起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疏港大道,落至白马井沿海路,全长3.3公里(其中主桥长820米、南引桥长734米、北引桥长554米、南引道长411米、北引道长143米+638米洋浦城市道路)。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桥梁通航净高34米、主跨460米、边跨各180米、主塔高149.5米。主桥桥面宽29米,引桥桥面宽25.5米,按照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2010年6月开工建设,历时1400多天建成。
大桥建设投资87206.29万元,加上南引桥及南引道地基处理工程总投资4306.80万元,总投资91513万元。洋浦大桥在海南桥梁史上不仅是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跨海大桥,还以长达460米的主跨居全省桥梁榜首。
省交通厅厅长董宪曾介绍,洋浦大桥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竣工通车,为加快儋州、洋浦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洋浦大桥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施工难度,都堪称“海南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