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吃,比起那天在饭店里的还要好吃。”我一边吃着婆婆做的黄豆炖猪脚,一边不住地赞叹。“好吃就多吃点。”婆婆笑着把一只猪脚夹进我的碗里。我想婆婆此时一定感到满足快乐。
和婆婆共同生活的起初,我和婆婆相处得还算不错,并没有出现别人家婆媳难处的诸多摩擦。但我总觉得,我和婆婆之间仿佛客人般,缺了一分亲近。
在婆婆看来,照料小孩主要是吃饱穿暖,并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现代观念。所以我总是不放心把孩子托付给婆婆,婆婆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只要我在家,她就不大管孩子。有一次,我儿子不知怎的发起脾气来哭个不停,我怎么哄也哄不好。婆婆突然怪模怪样地吟唱《三字经》,那有韵味的节奏和幽默的神态,一下子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听着听着就笑了。我见状,由衷地赞叹:“妈,你可真有一手。”婆婆笑着说:“这都什么呀,老掉牙了!”接下来的几天,婆婆花了很多时间回忆整理小时候背过的《三字经》,还编成许多个小故事,逐句逐段地给孩子吟唱讲解。婆婆和孩子和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婆婆的厨艺很好,而且常常能不断玩出新花样。有一天,婆婆灵机一动,“变废为宝”做了个菜。以往她烧豆苗,老的部分被掐出后就全部丢弃了,而那次她却把这些“废物”全部整理洗净,切成细末,与同样被切成细末的青辣椒一起炒,半熟之后,再把事先煎熟并捣碎的鸡蛋混入其中炒几下就盛出。她这道“环保菜”真是别出心裁,我们都一个劲地夸婆婆,婆婆笑得合不拢嘴。那天,婆婆显得特别开心,对我也特别亲近。我们坐在一起唠嗑了很长时间。
通过这几件事,我发觉了“赞赏”对老人的重要性。打那儿以后,我就特别留意婆婆的“丰功伟绩”,时不时地抓住机会夸婆婆几句。当我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会马上去找婆婆一起商量,仔细听取婆婆的意见,还会及时地说些好听话,给婆婆“戴戴高帽子”。“妈,您真能耐!”“妈,您懂的可真多!”不过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却常常能让婆婆高兴上好几天。当亲戚朋友聚会时,我还特意向他们提及,婆婆别提多开心了。
婆婆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养大了4个儿女,本当好好安享晚年,现在又因为我们工作忙碌,特地来帮我们照顾孩子。婆婆对这个家贡献巨大,做小辈的理当发自内心地多赞美几句。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家庭哪能不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