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怀孕,后结婚 风行不是哗众取宠。当然这也符合试婚风潮的发展趋势——那么多年轻人干柴烈火般地试,总会有爱情加激情的结晶的。还好,那么多人最终选择了结婚,不管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孩子——反正婚姻最终会转化为一种责任的。
现在Baby成了你的"结婚证"?
“先怀孕,后结婚”总比始乱终弃好。见多了未婚妈妈动用人肉搜索在网上苦哈哈地寻找当代陈世美的新闻,反而为那么多比我小的男人勇敢地承担责任感到欣慰,比一些和我同龄的成功人士整天盼着“升官、发财、死老婆”要强不少。还有一点,这些年轻人“先怀孕,后结婚”的另一个好处是,毕竟多有浓厚的感情基础,孩子几乎可以确认是亲生的,等过些年再要,是别人的风险就大很多,有社会学家曾郑重提醒我们——现在大都市孩子只能确认生母是真的,父亲有1/3只能用疑似来形容,现在亲子鉴定这么流行就佐证了这个论断是有根据的。
Jessica突然附下身,凑着我耳朵说:“我——要——结婚——啦”。
“那么快?2个月前还说刚失恋呢。”Jessica,身材高挑的女海归,钱多,见识多,恋爱多,年过30时仍然单身精彩。每次有了新男朋友,有人问是不是这回找到真命天子了,她总是回答:“是Mr right,但不是MR Hunband”。在她看来,爱情与婚姻根本没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
“几岁了,还玩儿一见钟情?小姐,电影看多了吧?”谁知她把大衣襟一开,把肚子一挺:“不是一见钟情,是弹无虚发”。
原来是一夜浪漫,奉子成婚。
3个月后,大家来到一个带着花园的饭店,参加身材多出一个小括号的Jessica跟那个“神枪手”的结婚典礼。发现两位,无论身材、品貌、性情都非常相配。只是他们两个都承认,如果不是孩子,他们谁都不会那么快结婚,而未来结婚对象,也不一定是对方。两个人都是朋友圈里有名的钻石不婚族,在知道有孩子的那个时候,两个人都生出不舍,重新考虑彼此关系。Baby——两个经常问别人,结婚有什么理由的人,发现这个理由非常充分。
接受这个新生命的来临,接受新生活的来临,于是,结婚吧。
结婚,给个理由先?
所谓婚姻,其实并不再是以前听说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劈开的苹果里的一半,来世上寻找另一半。婚姻,也不总是100%的女孩遇到100%的男孩。最合适的结婚对象,也许就是——“孩子他爹”。因为,此时此刻,你想要这个孩子,你想要一个家。婚姻,似乎才终于顺理成章了。奉子成婚,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下半身一场事故的交待,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
常常会觉得,没有足够的冲动和理由去结婚。
现代婚姻,没有家族使命,没有经济共同体的必须,没有皇上赐婚没有王老虎抢亲,当一切外在的强力不复存在,爱情就被无限上纲上线。但是,爱情不仅先于婚姻,也未必导致婚姻。
一旦结婚,你怎么知道,你以后就一直只爱这个,而保证不会爱上其他人?依靠飘渺多变的爱情来判断,还不如去排八字算命。
结婚没有理由。
与理由的匮乏相比,婚姻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个人自由的减少啦,**被消磨掉后的枯燥日子啦,柴米油盐的没美感啦,最KB的是,如果我一不小心发了财,要离婚就是割肉!
所以,恋而不婚,成为很多现代男女的选择。当然其中不乏长期同居者。
新三角关系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好像一旦确认了夫妇关系,就生出了“占有感”和“应该感”,同时也生出了“落定感”和“保险箱感”,开始对自己要求放松,对对方要求提高。罗大佑曾经说过:“我始终觉得罗密欧和朱丽叶,如果不是结婚4天而是4年的话,两人早就完蛋了,早就打得鼻青脸肿了!”他自己的婚姻果然也没超过4年,十二年恋爱,结婚一年半就离了。相比之下,那英长跑恋爱后,奉子成的这个婚,倒是经打经摔,一付颠扑不破的样子。当婚姻被笼罩上母性的光辉,忽然之间就和永恒的稳固挂上了钩。
抛开了不必要的羞愧,反而慢慢会发现“奉子成婚”有“奉子成婚”的好处。婚姻的目的简单而有力——孩子,让人充满了现实感和使命感。为夫为妇,为父为母,三口成家,尘埃落定。没有对婚姻过分的罗曼蒂克期待,所以也不会有幻灭,反而在尿布奶瓶围绕的忙碌中,生活平实,内心安定。
其实比起找饭票这样的功利婚姻和过把浪漫瘾就死的盲目婚姻,成熟男女的“奉子成婚”倒更有价值一些。生 殖之后,是培育。人生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其实静下来感受一下,会有另一种的美好。有人比较过男女之爱跟母子之爱,说前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后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烈。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