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是结婚高峰季。然而,对许多新人来说,结婚虽是人生一大喜事,但筹备举行婚礼的过程,却没想象中那么“喜庆”。囊中羞涩的尴尬、焦头烂额的奔波,更让人心烦的是婚庆消费市场上的各种蒙人手法,让不少市民直呼“花了钱遭了罪”。
坑爹:
婚庆公司临时加价
市民李小姐是今年10月5日的婚期,她跟老公提前3个月就物色好了市区某婚庆公司,当时适逢该婚庆公司周年庆典活动,他们以4800元拿到了原价6588元的服务套餐。谁知结婚前一天下午,婚庆公司突然变卦,让李小姐把原本口头协议好在婚礼结束后结算的款项提前交齐,同时还需补交一些合同上未标注的后期费用,包括更换司仪、道具的差额,总计1500元。第二天就是婚礼了,李小姐无奈只能与婚庆公司协商,最终将价码砍至1000元。
婚礼总算顺利结束,但李小姐的家人在收拾剩余酒水时发现,原本定好的高档葡萄酒竟被卖家“调包”,换成了中档货,只不过外观相似罢了。
归纳:
行业存在“潜规则”
其实,李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据芝罘区消协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结婚高峰期后,都会有市民针对婚庆中与商家发生的纠纷进行投诉,有些手法已经成了“潜规则”。
据了解,“被坑”的新人经历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先是得到婚庆公司的热情接待,他们用常见项目的合理价格,将顾客吸引住,但直到婚礼前几天,“黑婚庆”的真面目才会显露出来,让新人根本没机会毁约。
芝罘区消协主任韩强告诉记者,“黑婚庆”骗人手法多样,有突然冒出来的各种增项,如拍照当天买化妆品、装假睫毛要加钱,全部底片都带走要加钱,相册、礼服、场景想升级,还得掏钱;有的以“套餐并不包含道具”为由加价;有的擅自更换婚礼司仪;有的甚至在婚礼当天出现婚车与协议不符的现象;还有的乐队在表演时“偷工减料”,原来说好有四个场景表演,最后少演一场等。
探因:
婚庆服务行业门槛过低
如今的婚庆市场,何以如此混乱?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在结婚这件事上越来越喜欢“大操大办”,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整个婚庆服务行业不断扩容,从而出现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
对此,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婚庆服务行业小、弱、散是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关键原因,而致命根源在于门槛过低。“一看到婚庆市场蕴藏的商机,有的人就租间小门脸,草草开张”。
面对“黑婚庆”的不良影响,一些正规的婚庆公司及影楼也颇感冤枉。某大型婚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表示,目前婚庆行业鱼龙混杂,破坏了婚庆行业的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婚庆公司的信任度。
呼吁:
遭遇不公正要积极维权
那么广大准新人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被“忽悠”?
韩强说:“准新人最好事先了解各个环节的相关细则,同时在合同当中注明,做好防范措施,比如约定若出现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多少天内可以退订、退多少定金等。”韩强还建议,消费者最好选择具备一定规模,有营业执照和相关人员持证上岗的婚庆公司,不要贪图便宜而选择了“游击队”。
“还有很多新人觉得大喜的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一般都很少反目或者对不法商家进行投诉。”韩强说,不少婚庆公司就是利用新人的这种心理,从而有恃无恐地玩花招。对此,韩强呼吁广大消费者,一定不能为了顾及面子而给不法分子任何可乘之机,遭遇不公正待遇,一定要及时拨打12315投诉电话,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