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重视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邻居,包括孩子所在的学校或幼儿园,包括家庭成员的改变(如从三口之家到跟外公外婆一起住)。生活环境的变化越小,孩子所受的影响就越小。笔者的一个朋友,离婚前就夫妻两地分居,孩子一直跟她一起生活,所以离婚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生活环境变动的大小只是一个方面,生活环境变动小未必就好,生活环境变动大未必就坏,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环境变动的质量,比如从农村进入城市,那么对于孩子来讲,也许反而比原来更有利。
物质条件
家庭收入的高低及其所处的经济层次,会影响到孩子对物质的态度,比如消费观念等。同时,物质差异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人生设计。如果家庭贫困,可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甚至是歧视,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自尊心的建立、性格的形成乃至奋斗的方向。但是,除了极少数的极度贫困家庭之外,如果监护人能够恰当地引导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贫穷也可以成为孩子进取的动力。
对待生活的态度
无论人生处境如何,怎样认识自己的处境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比如,贫困的家境既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失望、自卑,怨天尤人,也可以让孩子为此而萌生改变现状的志向;富裕的家庭既可以给孩子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也可能让孩子因此变得懒惰、依赖,形成“寄生人格”。
第二部:用和谐和爱包围孩子
双亲之间的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所有影响孩子发展因素中最首要的一条。如果单亲妈妈没有处理好和前夫的关系,没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起孩子来会十分困难。因此,应该学会为孩子营造和谐与爱的氛围。
处理好与前夫的关系
对孩子来讲,最关键的不是父母是否分开,而在于父母之间如何相处。因此,平稳的分手胜过夫妻不和。孩子的双亲之间是敌对、怨恨还是友善、互敬,是互相拆台还是友好合作,这些才是最能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离婚后的父母如何相处,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情感的归属感和心理的安全感,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和别人如何相处,包括当成年以后谈婚论嫁时能否对两性关系有恰当的信任感和适应。
给孩子足够的爱
爱和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对于孩子而言,这个需要主要依靠家庭来获得满足。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就好比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长此以往就会发生畸变。那些同时被父母双方冷落甚至遗弃的孩子,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
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
有些单亲妈妈内心是很爱孩子的,视孩子为自己的生命,但是却把这种爱藏在心里,孩子并不能感受到。相反,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因为离婚烦恼而对自己不耐烦,是当自己犯错误时妈妈可怕的指责,是当自己需要妈妈帮助和参与时妈妈的毫无耐心。
不要溺爱孩子
同样,溺爱会像缺乏必要的爱一样导致不幸。许多单亲妈妈总感觉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对不起孩子,从而无条件给予补偿,结果对孩子过分娇宠,让孩子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无理,这同样是误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