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本自然之物,个别因美丽而获世人青睐,成为点缀生活的装饰品。然而,一旦过了头儿,人们以财富眼光看石头,加上了保值增值的憧憬,石头便不再是美丽的石头,而变成了财富的石头。
2010年中国国际珠宝展表现的是“平静的石头,疯狂的玉”,2011年则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玉”。
种类繁多 眼花缭乱
以往珠宝展多展卖珠宝玉石之精品。2011年珠宝展聚齐了各路石头,既有人们熟悉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珊瑚、珍珠、翡翠、白玉、玛瑙、琥珀、水晶等,也有不太熟悉的碧玺、东陵石、欧泊等,还有没有听说过的金沙玉、澳大利亚玉等。
从中国玉文化的角度分类,单晶体的美丽石头多称石,多晶体的美丽石头多称玉,当然,此类分法地质地矿界并不认同。
先说叫石头的宝石吧。宝石一定美丽、耐磨、稀少,历史上的那些美丽宝石取自天然,在纯自然的状态下,装点人生。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需求太强烈了,天然的石头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职业投资者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并不因石头美丽而欣赏,而是以财富眼光观石头,看重财富内涵,将其作为财富增长点,结果,石头价格暴涨,注意,是暴涨,石头成为财富的承载体。暴涨了多少?——百分之几百!一块南美碧玺制成的戒面,外观极似红宝石,看起来美丽无比,可能是因外表唬人,2009年每克拉一千元左右,2010年两千元,2011年要价万元了!这种美丽的碧玺与真正的红宝石云泥之别,其价格却大有比肩之势。若都是这样的东西也罢了,毕竟天然材质,将来价格或许会更高。使人惊诧的是,大量优化的石头堂而皇之出现了。优化过的石头的确漂亮许多,这也是它们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原因。试想,一块黑不溜秋、色彩暗淡、毫无美感的石头会吸引什么人?一块石头要想卖出好价钱,定要外表光鲜无比,这外表打扮的重要方法就是优化。优化,理论上讲不能完全称作假,对其行为是否作假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优化方法之一是烧色,加工者使用现代化设备,经过严格程序控制,让每块石头达到最佳颜色。优化方法之二是填充,注油、注胶掩盖石头某些较小的裂隙。这些优化的知识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懂得的,有些宝石证书要么写得含含糊糊,要么使用专业术语,总之,就是不让你一下子就理解石头是动过手脚的石头,以诱发买家的购买欲。展会上不论真正的红蓝宝石,还是普通的电气石等,无不带着这样的面具而来。值得一提的是,琥珀、蜜蜡等物十有八九加工过,轻则改色,重则分解重新组合,甚至添加其他成分,其基本原料没变,开的证书也是琥珀,只是与原生态的琥珀相去甚远。这类东西是否有收藏价值,有待考究,但买者大有人在。
再说说叫玉的石头。多晶体的石头都可称玉,除翡翠、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等传统玉材外,各色石头在不断加入到玉的行列中来。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在中国,只要贴上玉的标签,马上就有了文化品位,身价就上来了。石英岩、玉髓等位列其中。贴上玉的标签能使石头身价徒增,那就贴吧,反正“玉”是中国人定义的石头,价值高点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展会上,几千元的玛瑙手镯,几万元的玉髓摆件比比皆是,就是这一情形的写照。
玉石的材料差别凸显。翡翠是当下盛行的玉种之一,那致密的种,透彻的水,鲜艳的绿,无不提升着佩带者的美和身价。这种美的代价越来越昂贵了,种色俱佳者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购买者大有人在。翡翠质地的评价,南北方标准不尽相同,南方讲种,认为种是最重要的,色在其次;北方人重色,喜爱的恰恰是色,绿色的色,种色不能兼顾时,宁愿选择色。种好的材料叫价非常高,但有价无市,而种稍差、色好的手镯却可卖得很高,南方商家连呼看不懂,说北方人没品味,不懂行。对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翡翠的种是表现材料美,色更表现佩带的美,翡翠在清代作为玉材就是以色取胜的,据说,慈禧太后喜爱的翡翠西瓜,红瓤,绿皮,黑子,表现的就是翡翠不同的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色一直占主流地位,民国时期的翡翠制品,绝大多数有色无种。难道能说当时的人没品味吗?只能说审美标准不同。今天,北方人继承了传统审美取向。当然,翡翠加工商集中于南方,以“种”为上的认知能否为北方人接受不好说,笔者希望文化多元,爱好多样。
白玉也有南北差异。白玉在北方较流行,但并不影响其比上年更疯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八个展馆中,白玉占据六号馆和七号馆,从现场的鼎沸人声,就能知道什么是疯狂。2011年的白玉价格受原料减少,特别是和田籽料减少影响较大。2011年8月,笔者受和田市政府邀请参加和田玉石旅游文化节,了解了和田籽料产出情况:一是和田玉2011年产量不大,高质量的籽料奇缺;二是受政治因素影响,差不多有半年没有开挖,下半年基本没有产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和田籽料涨价理所应当。但标出的价格还是着实吓人一跳:2010年籽料一克二三万元算天价,2011年竟标出十万元!呜呼,买玉人若神智不够坚强的话,当场晕过去也不足为奇。我也弄不清楚,这是真实的情况,还是虚幻的开价。在新疆团展区,和田工美一块七千克的材料,2010年要价3000万元,2011年要价6000万元,有人出3600万元竟没有洽谈余地。老板程建中,乃我的朋友,谈及这块石头仍说价不高。整场白玉看下来,对于价格实在无法理解,只能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财富游戏,在拿金钱赌明天。
由于好的和田玉材料稀缺,其他称和田玉的透闪石价格突飞猛涨。青海料不是太好的材料,因为在北京市场不大受欢迎,很少出现在展会上,2011年不一样了,一块好料要价几十万元一千克。俄料是白玉中的高档料,在和田籽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好点的俄料成器都当籽料卖。韩料从2010年初的一千克三四百元,到现在三四千元,好料达到二三万元!“一玉得道,鸡犬升天”,所有与和田玉沾边的玉价格都升天了。
南阳玉色较杂,无法得到社会认同,价格不高。南阳地区的玉工借玉色杂乱的形态,刻画成不同的人物或动物,充分表达了南阳玉的特点,成为2011年珠宝展的一个亮点。应该说,以人物为主的最新雕刻作品走上了南阳玉雕的正确之路。
岫岩玉因产量过多而致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这两年,在政府控制原料,材料价格有了大幅度提高,岫岩县玉雕界洋溢在价格高涨的氛围中。北京展会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展位数量不多,只在二号馆有些展位;二是成交量急剧萎缩,上届展会岫岩玉展位人气旺盛,商家卖个几百万元很寻常,而今几十万元就谢天谢地了,颗粒无收者大有人在,较之和田玉、翡翠价格涨上了天、成交量急剧扩大的情形,可谓天壤之别。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财富认同问题。目前,岫岩玉价格高企主要是在岫岩境内,更大的认知范围也不过是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的人们认识不到其价值,加之前些年岫玉产量过大,先行购买者并没有赚到钱,这种效应的直接反映,就是人们购买岫岩玉的热情降低。所以,以财富眼光看岫岩玉的不景气,就简单明了。
有些怪模怪样的石头也出现了,如金沙玉等,想借机展露身姿,卖个好身价。石头怪模怪样也就算了,问题是以往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低档玉,堂而皇之地登台亮相了,如价格非常低的阿富汗玉材料摆件蜂拥而至,这些个头大的摆件很唬人,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能捡到漏,殊不知这些石头在国外是工业原料,产量极大。
这些石头都是明的,还有暗的。暗的分两种,一是明着暗,有些石头属新鲜石头,专家也看不懂,没有检测报告,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石头,只不过新鲜而已,假以时日,是骡子是马到时候就知道了。二是暗着暗,这类石头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作伪。翡翠作伪近年大量减少,原因是仪器检测手段的发展,而有的玉只能靠经验和眼力,这就给暗的留有空间。这种情况较多的是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籽料。几家商户摆上一堆和田籽料,别人的籽料不是几万元一粒吗?我这只要几百元一粒,贪便宜你就买,黑的就是你。看来黑道白道哪都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