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广东开首个“同性恋门诊” 就诊对象多为男同没有拉拉

   2015-06-06 网络网友62
核心提示:见下文
 
      “广东省首个同性恋门诊开设两个多月以来,每月接诊的患有性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同性恋病人超过百人。他们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在校大学生。”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皮科二区主任杨立刚对记者说。 
3月底,在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基础上设立的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开业。这家公立三甲皮肤病医院还设立了全省首个同性恋特需门诊,为同性恋者提供免费且保密的HIV抗体筛查,并对各类性病进行诊治。 
“同性恋门诊”不会直白标明 
来看门诊的都是“男同”,没有一个“拉拉”  
   记者4日在位于广州市麓景路2号的广东省皮肤病医院一楼门诊大堂看到,就诊楼层指引上,并未直白地标明“同性恋门诊”,而是比较隐晦地称呼“STD特需门诊”,每周二、周四下午接诊。 
“来看‘同性恋门诊’的,都是‘男同’,没有一个‘拉拉’(女同性恋)。因为‘拉拉’之间传染性病的概率非常小。”杨立刚介绍说,其实该门诊接诊时间也不限于周二、周四下午,一些常来看病的“男同”们与主治医生相熟后,哪个上班日来都可以。 
   据了解,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接近5%,梅毒等性病患病率达9%以上。来省皮肤病医院就医的同性恋病人,主要经由三个途径:一是患者自发前来的;二是由艾滋病主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转介过来的。该医院与省皮肤病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后者发现艾滋病病人,就转介给市八医院医治;市八医院发现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同时患有性病的,就转介给省皮肤病医院医治;三是一些同性恋社群组织将患病成员转介过来,比如“岭南伙伴”、“智行基金会”等就经常介绍病友过来看病。 
广东同性恋文化比较开放包容 
个别大学生视“男同”、“女同”为时髦 
    据介绍,同性恋门诊的坐班医生有近十名,他们对同性恋病人的态度很好,真正做到“零歧视”、“零敏感”,当他们是普通病人,因此获得了不少同性恋病人的信任,医患关系比较和谐,一些病友同医生成了朋友。医生们还不定期参加同性恋社群组织的活动或聚会,给他们讲解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并给他们发放一些特需用品。“其中,男用润滑油是较受他们欢迎的。”杨立刚说。 
    杨立刚是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硕士“海归”,研究同性恋超过十年。他觉得,广东的同性恋文化比较开放包容,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不惮于“出柜”(公开身份),社会上的人看他们也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另有一些思想前卫的人主动承认自己是“基佬”,在性取向认同上比较张扬。“一些病人初次上门看病,就跟医生说我是‘基佬’。当然,也有部分人不承认自己是‘基佬’,但医生通过‘肛窥’检测,就明白他的性取向。每周二、四下午,来我们门诊看性病的人有三四十人,这其中有部分人是同性恋。每月统计下来,同性恋病人一月门诊量不下百人,这里面有数量不少的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杨立刚说。 
     杨立刚之说,与记者平常采访所掌握的情况相吻合。据记者了解,个别大学生视“男同”、“女同”为时髦,受日本所谓“耽美文化”的影响,校园中还存在不少“腐女”。 
一部分“男同”换偶的比率较高 
这个人群中性病、艾滋病高发也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当前社会越来越包容同性恋文化,但这个人群中性病、艾滋病高发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患病率有不断走高的趋势,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 杨立刚说。 
为何“男同”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据分析,从生物学上讲,“男同”之间的性行为方式传播病毒的效率高。一部分同性恋“换偶”的比率也较高,记者了解到的一位“男同”曾有过500名以上“性伴”;从行为学上讲,同性恋者行为与知识分离,他们大多知晓使用安全套的必要性,但实际上真正使用安全套的人并不太多。 
    杨立刚呼吁提倡安全性行为,“男同”如发现患上性病,就要及早医治。有高危性行为者,要进行全面性病检查,因为一些性病通常无任何症状。
来源:河南一百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0464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