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电商开放之争:合作存顾虑 需完美合作模式(下)

   2015-06-06 网络网友36
核心提示:见下文
进一步说,开放战略意味着平台方除了自营品类外,可能还要熟悉其他类型的供应链,因为每个品类都存在选择入库或不入库的商家。但目前,没有一个平台商可以对所有的品类都了如指掌。
  于是,1号店与酒仙网相互开放的合作模式,只限于共享用户和流量,后端的仓储物流仍由酒仙网自行完成。1号店采用倒扣流水的方式与酒仙网进行营收分成。同样,此前的4月19日,酒仙网和当当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前者将独家运营当当的酒类频道。用户在当当购买后,数据将直接传输到酒仙网,由酒仙网负责发货、配送和售后管理。
  除了供应链管理,如何把握第三方的售后服务,对平台方的品牌影响力也至关重要。徐沪初认为,这其中涵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准入机制,即是否允许某个第三方供应商进入,进入的难度有多大,标准有多高;二是奖惩措施,通过奖惩规则的设置也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
  而另一个问题是,各个大佬不遗余力地在开放的道路上狂奔,是否会让各家网站的运营和品类逐渐趋同,从而产生资源重复、“千人一面”的现象?
  就酒仙网而言,目前公司在各个平台上提供的产品完全相同,但张耿彬称,公司未来不排除对各个网站的产品进行区隔,“比如当当的客户群对价格比较敏感,我们会在当当上推一些专供的主打性价比的产品。”
  对于同质化的疑问,祝鹏程的解读是,每家电商起步时的聚焦点不同,譬如1号店起步于快消,当当起步于图书,而京东起步于3C,这决定了各家公司擅长的领域不同,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发力点。
  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仇文彬坦言,眼下电子商务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除了天猫之外,其他平台相对早期,尚未形成差异化的特色。或者说,这些平台还未拥有属于自身的真正“基因”。但他相信,品类齐全的综合性平台最终可能只会留下一两家,剩下的玩家就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进行差异化的生存。
  这与邵京平的观点相似。在他看来,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细分领域基本只有第一第二名有生存空间,“第三名以后的企业都会很危险”。
  不过,差异化似乎并不是大佬们现阶段来得及关心的问题。相比于平台的特色,“他们眼下更关注规模、价格、回款,以及如何让恰当的品类带来恰当的转化率。”李钟伟称。
  与此同时,各方对平台的争夺在短期内并不会分出高下,“因为背后都有大量的风险投资,或大型集团的股东背景,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邵京平表示。
  对话CEO
  仇文彬 宝尊电商CEO
  李钟伟 商派网络CEO
  徐沪初 博斯公司合伙人
  张耿彬 酒仙网商城事业部总经理
  《21世纪》:目前,许多电商网站都在推开放平台,且招商速度非常之快。为何这些公司在开放平台的战略上投入如此之大?
  李钟伟:开放平台的做法,实际上是回归商业地产。通过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延伸,开放平台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红利。如果消费者红利暂时无法获取,它可以向供应商获取红利。换言之,平台在下游可以扩展消费者需求,上游可以从供应商这儿赚到钱。商业模型是这样,但要让供应商在平台上长久地待下去,就要用消费者的购买力来支持,否则平台就赚不到红利。谁都可以做开放平台,但到最后就是一个很数学的问题,就是通过对流量的分配达到成本最优、消费效率最高的模式。
  徐沪初:我觉得有两方面,首先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另一个就是看到了和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商机。平台和垂直网站合作,从投入产出上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平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合商,能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获得很多好处。
  《21世纪》:您认为,电商做开放平台,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做哪些投入?
  仇文彬:我觉得投入主要在业务流程和系统上。不过业务流程和系统通常不需要特别大的投入。在平台的早期,它还是需要运作得比较“轻”,还是需要垂直网站自己完成供应链运营。因为平台业务量不大的时候,很难发挥出规模优势,只有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整合这些水平的服务才有意义。比如,淘宝可能在做到几百亿的销售额后才考虑推出物流宝服务。因此,水平服务是一个大趋势,但都需要在一定规模的时候才能显现出经济效益。
  徐沪初:平台首先需要思考,未来的业务涵盖范围有多大,业务的前瞻性有多强,然后再来设计框架结构。具体说来,这些投入包括数据库的建设、IT系统、仓储物流体系、安全系统(交易的安全性、用户的隐私)等,这些需要平台建设者做大量的投入。
  《21世纪》:如果平台方希望通过简单的叠加做大规模,您认为会面临哪些问题?
  徐沪初:首先,平台的业务发展和公司的管理能力、技术设施建设是相关的。如果后台建设跟不上前台的扩张,就一定会带来管理失控的问题。第二,在引进垂直网站的时候,需要考虑你的发展战略,是做有限的品类还是越多越好,是走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是有限多元化还是无限多元化,这样的平台战略又会对你的核心能力建设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张耿彬:我认为平台方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基因,即它的目标客户群是谁,顾客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不能盲目扩张。如果新增品类与顾客需求不吻合,就会造成运营成本的上升。比如原本聚焦在食品领域的B2C,突然去卖机油,或电动工具,就肯定不适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0431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