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许多机构照例推出各种婚纱摄影服务促销活动。但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相关权威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服务合同被一些摄影机构束之高阁,被诟病多年的二次消费等摄影服务质量问题尚未绝迹,消费者仍在承受着婚纱摄影服务的隐性之痛,难享高质量的服务。
每年的“五一”小长假,对婚纱摄影机构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促销良机。今年“五一”期间,许多机构照例推出各种婚纱摄影服务促销活动。但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相关权威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服务合同被一些摄影机构束之高阁,被诟病多年的二次消费等摄影服务质量问题尚未绝迹,消费者仍在承受着婚纱摄影服务的隐性之痛,难享高质量的服务。
规范合同难寻踪影
记者查询了解到,作为婚纱摄影服务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婚纱摄影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详细规定了委托人(甲方)和受托人(乙方)的服务形式、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对婚纱摄影行业的服务作出了具体界定与明确规范,为双方当事人协调处理服务关系及服务纠纷提供了相关依据。
规范性合同的条款摆在那儿,那么行业实际的执行情况又如何呢?为一探究竟,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多家婚纱摄影机构。
“五一”假期来临之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千鹤家园社区安家的多家婚纱摄影机构就打出了折扣促销的招牌。记者以拍摄婚纱照的名义,走访了千鹤家园社区3家摄影机构,几家机构在摄影套系及价格上大同小异,差异之处在于各家的服务合同,一家一个样。在这些机构里,难见《合同》的踪影,有些摄影机构甚至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份《合同》。
4月30日,记者又走访了北京市西单北大街,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婚纱摄影机构,有“婚纱摄影一条街”之称。在走访的5家机构中,记者以“为了消费放心”为由,表示希望提前看看服务合同。其中,有2家机构没有提供自身的服务合同,另外3家提供了合同,名称却格外统一——预约单。一家摄影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摄影机构都把预约单作为服务合同来使用,而选用规范性《合同》的机构相对较少。
记者将婚纱摄影机构的预约单与《合同》进行对比发现,预约单一般只有1页纸,仅有拍照时间、地点、套系名称及费用等简单信息,而《合同》则包含八大类条款20多项子条款,不仅包括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双方其他权利义务、双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及其他约定事项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