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中国湿地报告:守卫湿地守卫宁夏生命线

   2015-06-04 网络网友43
核心提示:见下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滔滔不息的黄河水在宁夏境内纵横三百多公里,也造就了四百多万亩的湿地。而这片湿地,堪称中国生态系统的脊梁,牵动着周边地域的神经。每一只蝴蝶都有属于自己翅膀的那场飓风,在这里,一株树木的砍伐,一个湖泊的消失,一种鸟类的灭绝,都可能使华北地区沙尘四起、风光不再。

  在极度缺水的宁夏,湿地保护曾经历怎样的坎坷和艰辛?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保护正面临怎样的困难与挑战?

  带着对湿地的忧思,《中国湿地报告

  》西北组记者来到了连接着腾格里沙漠和宁夏中卫市灌区的腾格里沙漠湿地。凝视着眼前绝美的绿洲,感受着空气中沙枣花的清香,我们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金色的沙漠。而这一惊人的转变得益于当地首创的大规模网格治沙。

  腾格里沙漠湿地项目区负责人、中卫市林场场长尚子华说,采用网格治沙后,这片地区的沙漠面积从160万亩减少到了50万亩,腾格里沙漠湿地已经成为保卫宁夏西南部地区的绿色长城,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高额的维护费用和相关补偿机制的不健全。这让尚子华在保护湿地的过程中举步唯艰。

  尚子华:造的面积越多,我们的负担越重。造林的面积一亩地达到五千多万,政府仅仅给(补贴)三百块左右,而且国家没有单独的管护费,管护费用只能我们场里拿出一点事业费来管护,而这个事业费非常有限。

  宁夏,三面被沙漠包围,沙,每向前进一步,就意味人类的生存空间又少了一分。横亘在三百公里以外的宁夏黄沙古渡湿地同样面临着被乱垦乱牧的威胁。黄沙古渡湿地位于宁夏东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河的交汇处,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黄沙古渡多种一棵树、银川平原少落一粒沙”,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10年前,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开垦、放牧,湿地遭到严重破坏。 

  2006年,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带领着村民住进了湿地治理区,帮助他们二次创业,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出资建设湿地的道路。地处黄沙古渡区的月牙湖村村长李汉祥也是曾经参与开垦湿地的一员,如今,他已成为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刘军:我们村里的群众百分之八十都在这个地方干活,就业,收入也相当可观,收入跟过去相比可能翻了六番,现在可以收入到3000多。意识到过去做的不对,是我们的错。

  眼看着曾经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也道出了他的担心。临近六月,正是黄沙湿地的一种名贵药材毛蜡的生长季,也是鸟类的繁殖时期,刘军说,一旦有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进入湿地采摘药材,湿地植被会遭到破坏,鸟类也将受到惊扰,依靠自己公司的员工力量远远不够。毕竟,作为企业,只能劝导阻止这些行为,而湿地执法则需要政府的力量。

  刘军:政府来执法解决,我们来管护和保护,这样我们更踏实,这块湿地也更有安全感。

  宁夏湿地保护专家孙胜民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向的研究。他认为,国家应尽快建立补偿机制,为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保护湿地提供依据。

  孙胜民:民营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同样应该得到国家相应的生态补偿。应该国有民营一视同仁。

  如果说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草木成荫大多得益于上天的恩赐,宁夏的每一片绿地、每一汪湖水无一不来自汗水和拼搏。与生俱来的生存短板让西北人永远感觉生存环境危在旦夕,无论是普通百姓、专家学者亦或决策层的领导,尽管他们百般努力,尽管他们从不敢停歇,但谈到湿地保护的现状,谈到前景,总显得忧心忡忡。补偿机制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相关执法不力不仅是宁夏一个地区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湿地保护不得不共同面对的困境。

  宁夏林业厅书记赵永清:目前来看,我国有水污染防治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十余部法律法规都涉及到湿地保护,但是这些与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之间,也还存在着概念不统一,与湿地保护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在迫切需要出台一部独立的湿地保护法,也希望国家从项目上、从资金上,更多地向湿地倾斜,在工作协调方面形成有效运转的机制。

  转变,从来不是发生在一瞬之间,历史的每一步都让人刻骨铭心。曾经的宁夏,百湖绕城,曾经的宁夏,填湖造田,而让“塞上江南”成为每一个宁夏人心中共同的愿景也经历了几代人的争执和选择。已经消失的无可挽回,正在损毁的绝不允许再发生,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宁夏人越来越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当灾难发生时,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幸免,因为,在陆地之下,在海水之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彼此相连。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8416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