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电影市场,一个月20余部电影上映已成常态。随着今年好莱坞分账大片引进数额的提高,被戏称为“好莱虎”的威力开始显现。今年4月国内电影市场几乎被《泰坦尼克号3D》《超级战舰》占据,加上5月初的《复仇者联盟》来势汹汹和月底《黑衣人3》《雨果》蓄势待发,在一周一部好莱坞大片的进攻下,华语片票房被挤压得相当严重。4月底到目前华语中坚代导演集体出击中,除了宁浩的《黄金大劫案》票房破亿,其余几位导演作品票房均未达到预期,不少名气更低的国产片更成“炮灰”。从目前一直到暑期档结束,好莱坞大片威胁仍将继续,华语片如何能避免被炮灰,能否从4月底5月初的这次“阻击战”中总结经验,本报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现象1
国产片集中上映
如今国产影片数量增多,每个月基本都有15部左右电影上映。这样的情况导致国产片扎堆,市场竞争加剧。比如,4月底就连续有《黄金大劫案》《匹夫》《杀生》等多部上映,而进入5月,更是有15部大大小小的国产片排队登场。本周几乎每隔一天就有《赛德克·巴莱》《飞越老人院》《追凶》《影子爱人》等多部华语新片亮相。面对如此多的国产新片争相上映,同时又还有《复仇者联盟》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原本计划于5月11日上映的王小帅的《我11》也延期一周上映。但延期也并不能避免竞争,5月18日同样也还有国产片《浮城大亨》和进口片《人狼大战》抢食。
现象2
好莱坞大片夹击
自今年1月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就并不太理想,每个月几乎都会遭遇一到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围攻。2012年第一季度影片票房前四名则全部由好莱坞影片占据,却没有一部国产影片票房破2亿元。《泰坦尼克号3D》在4月初上映后,国产影片的成绩就更为不理想。“泰坦尼克号”的余热眼见刚消退,4月底的“大劫案”“匹夫”等三部国产片也争相上映,但好景不长,留给这些影片的空间仅仅一周,5月5日,超级英雄片《复仇者联盟》又开始夹击。目前除了“大劫案”票房破亿外,其他两部影片的票房都不太好。
- 记者观察
今年的五一档前后,由中国电影“中坚代”导演推出的多部国产片联手对抗好莱坞,是近日电影业内人士及媒体十分关注的话题。其实无论从话题的营造、主创的配合,还是媒体给予的报道力度来说,首批亮相的三部影片都得到了相比同等规模的影片更多的关注度,但票房表现不尽人意的结果其实并不出乎意料。纵观目前全年的电影市场,除了贺岁档国产片能够稳胜之外,其他档期都存在充当“炮灰”的可能性,国产片跟好莱坞大片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制作规模,注定让观众更青睐视觉轰炸,而个人表达能否做到与观众产生共鸣,也是中国导演需要反思的地方。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国产片类型单一的现状下,这三部影片都做出了宝贵的尝试和突破,其中《黄金大劫案》尤因在类型片上把握得最准确,得以在前后夹击中突破亿元票房,而《匹夫》和《杀生》虽然在影像、叙事风格等方面非常大胆,但在类型定位上则显模糊,“多种元素混搭”并不能称之为类型片,但这也注定要经历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尝试,才有可能实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