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文化的婆婆,也会希望自己的孙子成为博学有用之材。但让她教孩子读古诗、说英语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不如换一个角度,让她发挥所长。比如我婆婆,她在植物方面比我和我老公都要博学。所以,我总是鼓励她带着宝宝去接近自然。对孩子来说,知识不止停留在认识多少字,学会多少加减法,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李谊
*不注意礼仪
“公公吃菜的时候喜欢用筷子翻来翻去翻菜,婆婆吃饭喜欢翘椅子……苦恼啊。”
编辑支招:不能因为带孩子就改变老人的所有习惯吧,你的身上也可能有很多你自己不太注意的小问题哦。当你和丈夫犯小错误的时候,你们主动在他们面前说出问题,表示这样对孩子不好,委婉地暗示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徐晓燕
*在运动的时候,过度保护
“婆婆总怕孩子在地上爬腿痛,给宝宝穿上护膝。看到孩子站起来走,怕孩子摔倒,赶紧抱起来不让孩子再作尝试……”
编辑支招: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态度温和地说:“妈,让他试试吧,这样可以锻炼他的活动能力。”但如果说了也不管用,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一种本能,等到你陪孩子的时候适当去弥补吧。――徐晓燕
*追着喂饭
“老人生怕孩子饿着,所以不停地追着喂。时间一长,想改变已经来不及了,孩子一听见吃饭就习惯性地跑开了,喂孩子吃饭实在像进行一场战斗。”
编辑支招:这一定要坚持,讲清利害关系。实在不行,你在家的时候就饿孩子一次,只要孩子拒绝吃就不给,直到孩子自己主动要求吃。让老人看到结果。――徐晓燕
*处事的原则不同
“母亲总教导女儿:‘别把自己的东西给小朋友,否则自己就没有了。’婆婆总教导女儿:‘在幼儿园小朋友打你,你也打他!’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编辑支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没必要和老人们较劲。在自己带孩子出去玩,和熟人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明白,该怎样和别人相处。――刘健
老人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你可以每次在老人的“教导”之后多说几句话,告诉孩子分享和相互尊重的道理,就可以了。――屈靖
*口音的问题
“本来现在一岁四个月正是学讲话的黄金时期,但是因为我妈妈讲家乡话,结果宝宝学来一口不咸不淡的普通话。”
编辑支招:我倒是不太在乎孩子说的普通话是标准的,还是不咸不淡的,至少在语言发育黄金期里,他的理解能力和说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这才是语言发育初期最关键的地方。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在大环境的熏陶下,他自然会把普通话说得标准。假设婆婆说的不是外地话,而是外国话,可能你就不会有这么多苦恼了,甚至还会感谢她教孩子外语。所以不要轻视外地话,它的作用不是孩子说出了什么,而是说的过程。――李谊
[编辑的话]
几乎每一个三代之家,都会存在“育儿代沟”问题,这里面的是非和学问似乎永远说不清。但是,当我们对老人心存不满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首先低下头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能离开老人帮助吗?
2、我是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尽的养育职责,都扔给了老人?
3、我所计较的真的是原则问题吗?按照他们的方式,我成长得很失败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我们探讨所有矛盾的大前提。如果你家的老人来给你解决燃眉之急,你又怎么能苛求老人十全十美呢?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经常忽略,但是又至关重要的。的确,老人不懂科学喂养,老人做不到早期教育,但是孩子究竟是我们自己的还是老人的?我们与其把时间花在为老人纠错上,不如投入更大精力去完成自己的职责。
第三个问题应该算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便成了“起跑线”理论的奴隶。辅食早一个月还是晚一个月,每天晒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爬多少才不至于影响运动细胞,什么时候必须开始学英语……我们常常会被这些事情纠缠,特别是当老人没能按照我们的设想,安置好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但是,静下心来想一下,这些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许有一天――也许仅仅是一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有关孩子的事情上,都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发现,因为你的小题大做,使得生你养你的父母很伤心的话,你能够原谅自己吗?
老人肯定会有老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关系到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我们很难放轻松。但是只要我们明白:老人和我们一样爱孩子,就够了。在爱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就都好办了。
TIPS:爷爷奶奶的好处
*帮助孩子学会离开父母的最安全的途径;
*最容易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关系;
*最接近的亲情和文化背景;
*上班爸爸妈妈们所不可能提供给孩子的大量的时间;
*保姆的有益补充和有效监督;
*精神和资金上永远的大后方;
TIPS:如何跨越“育儿代沟”
*从大处着眼。只要你想,肯定能在每一件事情上找到老人与你不合拍的地方。所以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一个底线:到了什么程度,你需要站出来说话。而在一些小小不言的问题上,不妨大而化之。
*用知识武装他们。老人们坚持自己的做法,未必是一种顽固,也许是出于不安――他们不知道怎样能把你的孩子带得更好,比较保险的做法就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所以,你们可以经常地、自然地、温和地跟老人交流现在的育儿方式,帮助他们武装自己。
*表示感谢和肯定。我们都知道带孩子是件非常累人的工作,而替你带孩子绝对不是他们的义务。所以请体恤并且感激一下这些勇敢的老人家吧,那样也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合作更加愉快。
*请让他们讲完。老人肯定会絮叨一些,但是请耐心听他们把要说的话说完。这是起码的尊重,而且你很可能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坚持你的立场。如果你确实觉得和老人分歧很大,而孩子在你的方式下更快乐、更健康,那么就坚持自己的立场,毕竟孩子的是你的。不过这就要求你必须在孩子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精力,因为这是你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