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楼市调控两周年预期目的已达 首套房置业无害

   2015-06-03 网络网友51
核心提示:见下文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截止到今年4月,“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出台整整两周年。在“新国四条”实行两周年后的今天,房价依然是国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轮史无前例的严厉调控下,楼市开始进入买方市场,在楼市传统销售旺季2011年9月、10月房价没有再次出现反弹。相反,从去年8月以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才真正出现总体上继续呈现下降态势。尤其今年1月,70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停涨,同比上涨城市也创下新低。至此,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才开始显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6%,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可以说,当前楼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楼市已经逐步开始挤出泡沫,投资、投机在调控的重压下正逐步退出市场,刚性需求开始进入市场。 
  但是,和普通人的购买能力相比,目前的房价仍然有待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有些地区的房价和实际收入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楼市回暖迹象似乎也时隐时现。就像国家不断强调的那样,楼市仍然需要巩固调控成果、进一步挤压房地产泡沫,相关政策措施仍然不容放松。 
  针对以上内容,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一起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调控已达预期目的 
  2010年4月本轮房地产调控刚开始,中央就提出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随着调控不断深化、成效逐步显现,中央又把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纳入制度化建设轨道。这也表明中央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房价疯涨的要害症结就在于:投资投机性需求大量介入,助推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从本轮限购政策推行以来的实际情况看,如何评价取得的效果? 
  陈云峰:我觉得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效果应该已经显现,而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一,主要的投资指标,包括商品房开工面积、销售面积,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回落了10%以上,效果很显著;第二,商品房销售速度明显回落,开发商资金链开始紧张,拿地意愿也大大下降;第三,房地产总体销售量下降非常明显,而且房价的涨幅出现回落,涨势已被抑制;第四,政府特别重视的保障房建设开始大规模提速,这跟商品房被抑制形成鲜明的反差。 
  把这四点结合起来之后,我觉得房地产调控在这两年严酷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能够达到现在的指标,应该说已经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区别对待地产项目 
  有观点认为,只有真正的能够“去投资化”才能够从根本上给楼市退热、退烧。那么,能不能彻底的“去投资化”呢? 
  陈云峰:实际上房地产除了住宅,还有像写字楼和商业地产,包括旅游地产,还有很多这种业态的房地产。我们提的控制房地产增速和控制疯涨的房价,实际主要还是住宅的。 
  商业地产应该和产业是联系在一块的,工业地产严格的说也在房地产的范畴之内,也在商业地产的范畴之内。所以我觉得他们应该是继续得到支持,而不是被抑制,而且他们也不会对我们整个国民结构、经济结构造成损害,所以还是应该区别对待。 
  首套房置业增加不会支撑房价反弹 
  目前,广州楼市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销售状况,中心区的楼盘没有降价,但是比较冷清,而郊区的降价盘却出现热销的情景。这是不是反映出刚需人群他们的购房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陈云峰:确实是,这一轮的“小阳春”不仅是广州,而且全国各地应该都还是不错的,确实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各级政府修正了原来的一些信贷政策,首套房的贷款也和其他的一样,被“一刀切”了,现在这块得到了释放。另外公积金方面也放松了政策,利率也从在基准利率之上,又开始下调。所以我觉得对于首套房来说,首套房置业应该是非常健康的,这一点即使多一点,哪怕是“大阳春”,我们也不要怕,越多越好。只要是健康的,那越多越好,不要怕。 
  这些健康的刚性需求有没有可能继续支撑房价继续反弹出现呢? 
  陈云峰:不太可能,因为首套房置业毕竟还是有限的,前一段时间房价疯涨主要是二次购房和三次购房,甚至多套购房,他们炒高了房价。这些首套房置业不仅不会推高价格,而且对整个的房地产市场,对于整个经济层面,应该说是有益无害。 
  须忍受楼市调控阵痛 
  有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的投资减弱影响了一季度GDP的增速,而且认为如果房价进一步下滑,政府可能会作出取消限购甚至救市的举动。这样的观点有没有根据?有没有可能? 
  陈云峰:房地产作为咱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调控之后确实连累了财政,连累了GDP,所以也给“保增长”带来了一些压力,我觉得这条应该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再拼资源了,房地产也是在耗费土地资源、钢材、水泥这些资源,是不可持续的。所以现在这种结构性的转型,结构性的调整,我觉得是一种阵痛,是我们国家和每一个老百姓必须要忍受的,因为不这么做,对整个经济长久性的发展,可持续性的发展应该伤害更大。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7064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