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王文楷,他正从潍坊的一个婚礼会场回到港城。他在回来的路上告诉笔者,因为行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只能周五下午接受采访。
王文楷最初学习的是美声。1999年,刚刚毕业的王文楷因为工作单位不景气,离开了港城到青岛讨生活。最初,王文楷是在一家艺术团担任主持工作。正是在这一年,王文楷主持了他人生第一场婚礼。
在中国人传统的婚礼中,总需要一个婚礼的主持人,串联婚礼的各个环节,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那时候,还称不上是司仪,应该叫主持人。工作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帮助主家维持一下婚礼现场,给新人提示一下仪式顺序。”王文楷回忆那场婚礼说。
虽然早前有在歌舞团主持的经历,但是第一次登上司仪台的王文楷还是非常紧张,整个神经都绷起来了。一场婚礼下来,心神疲惫。这场婚礼后,王文楷慢慢地接触到婚礼司仪这个行列。2010年,王文楷受到朋友的鼓励,决定辞职专职做婚礼司仪。
“当时心里是有压力的,但是想到婚礼司仪这个行业的前景时,我还是决定专职做司仪了。”王文楷说,“不过,当时我感到自己现有的经验不能让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司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拜师学艺。”
在辞职的第一年,王文楷先后多次前往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拜师学艺,学习语言技巧和婚礼司仪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未来成为一个专业的婚礼司仪做准备。
经过系统的学习,王文楷基本掌握了婚礼司仪的一些专业的技能,了解如何在众多的来宾面前,既很好地保持婚礼井然的秩序,又创造出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让所有来宾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2014年12月,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在淮安某酒店举行。同往常一样,王文楷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婚礼现场。他首先同自己的现场督导交流一下现场的情况,随后又要求现场的灯光全部打开,看看是否有问题。
当一切督查到位的时候,他来到新娘等候室,与新娘再次确认婚礼的细节。他问新娘:“你是否确认由母亲引领上台?”新娘对王文楷说:“是的,我希望借助婚礼向母亲的养育之恩说声谢谢。”
在当下的婚礼中,大多数的新娘都是由父亲引领到婚礼典礼台前,而这位新娘希望打破这个传统,由母亲引领到婚礼现场。而王文楷也赞成这样的设计,因此他为这对新人安排了由母亲引领新娘到婚礼现场的细节。
在婚礼开始现场,新娘穿着美丽的婚纱,由母亲搀扶走进婚礼现场。很多台下的宾客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留下了泪水。
王文楷有自己的职业习惯,他习惯在婚礼仪式正式开始前一个半小时,准时抵达酒店,将之前沟通过的婚礼流程,再仔细地与新人确认一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调整的部分。每次接到婚庆主持工作,他都会提前咨询新人,听听他们的婚礼故事和对婚礼的憧憬,因为他觉得每一场婚礼都是最独特的,他喜欢为每一对新人量身打造一场属于他们的幸福婚礼。
一般来说,一场婚礼婚庆现场最多一个小时,而王文楷曾经主持过一场长达几个小时的婚礼。这场婚礼的男女主人公是一个东北小伙和一个赣榆女孩。当王文楷到达婚礼现场,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所有的客人都坐在长长的桌子边。上午10点婚礼正式开始。客人开始轮流上台讲话,每个人都讲20多分钟,一直到中午吃饭。王文楷说:“这是我遇到的最漫长的婚礼,不过也长了见识,了解了东北人结婚的婚俗了。”
随着王文楷逐渐成熟,很多外地人开始找王文楷去主持。山东、江苏是王文楷主要的活动片区,潍坊、青岛、淮安、宿迁、盐城等地,他几乎一个月都要跑一次。然而王文楷很少带女儿去,因为王文楷不忍心。外出做司仪,吃饭的时间不固定,起床的时间很早,这一切都让王文楷家的小姑娘不适应。因此王文楷家的小姑娘同爸爸妈妈出过一次差后,再也不愿意同父母出差了。王文楷问她原因,她说太累了。
如今,王文楷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成立了“让·您好看”司仪联盟,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并爱上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