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警方“清剿”广东涉毒“第一大毒村”陆丰市博社村,并动用了警用直升机、边防快艇和防暴犬,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182名,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23吨。该村村干部也落网。该村毒品加工分工明确,老弱妇孺全参与。
省公安厅评价,此次行动是广东省有史以来打击毒品犯罪用兵规模最大、抓捕对象最多、打击震慑效果最好的一次标志性战役,对解决陆丰汕尾全省乃至全国制贩毒突出问题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陆丰禁毒案件始末
上世纪90年代初 陆丰市甲子就有不法分子从海上走私毒品,从走私海洛因到走私冰毒,甲子逐渐成为毒品集散地,其海面成了运输毒品的“黄金通道”。
1999年8月 陆丰市甲子地区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全国17个毒品危害重点地区之一,警方在三甲地区陆续发现地下贩卖冰毒的个案,此时,三甲地区以集散地为主。
2000年5月24日 陆丰警方在南塘镇首次查获制毒团伙。当日黄昏时分,南塘镇田乾村边的山丘上升起烟雾,村民们闻到焦臭味,以为失火,急忙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发现,原来是个制毒窝点。陆丰制毒贩毒露出“冰山一角”。
2002年7月 陆丰警方查获首个武装贩毒团伙,贩毒形式逐步升级。此时,陆丰市公安局已成立“缉毒专案组”,重点打击各种重点毒枭,以陈强盛、黄祖泽、刘雄为首的5个重大制贩冰毒团伙相继落网。毒情逐步缓解。
2004年9月21日 国家禁毒委宣布,陆丰不再列为国家禁毒委挂牌的重点整治地区。当年,广东省已没有国家禁毒委挂牌的重点整治地区。
2006年 陆丰市三甲地区开始大规模出现利用麻黄素制造冰毒的技术,全国各地麻黄素以各种形式涌入陆丰,麻黄素的单价也逐年飙升。此时,各地加强对麻黄素控制,陆丰毒贩转用更加隐蔽的方式。
2009年 陆丰市三甲地区毒情逐年反弹,陆丰市再次被省公安厅列为毒品重点整治地区。但在破案数量上,2004—2009年破获毒案163宗,仅相当于2013年上半年破案的数量。
2010年 从汕尾和陆丰两级公安机关抽调120名精兵强将,在三甲地区组织开展重点禁毒整治行动,但未能遏制毒情的蔓延之势。
2011年7月29日 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决定,将毒品危害严重的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再次列为挂牌整治重点地区。陆丰市三甲地区毒贩出现利用“康泰克”提取麻黄碱制造冰毒。
2012年5月 广东省公安厅在陆丰举行“全省公安机关破获陆丰毒品案件百日大会战”动员会,动员全省的公安缉毒力量,集中打击陆丰毒品犯罪问题。
2012年下半年 陆丰市三甲地区制毒工艺再次升级,开始利用麻黄草提取麻黄碱制造冰毒。
2013年5月21日 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堵住利用麻黄草制毒的漏洞。
2013年7月 广东省政法委在汕尾市召开的陆丰、惠东制贩毒问题剖析会上公布,来自汕尾陆丰市的冰毒,已销往全国除西藏地区所有省份。根据2012年全国查获毒品数量的统计,30.34%的冰毒来自汕尾陆丰地区,占到全国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