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假公章的罪名下还有一个“真丈夫”

   2015-05-19 网络网友61
核心提示:见下文

 

凤凰网讯 有些故事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5年前,下岗工人廖某的妻子患上尿毒症;透析仅半年后,平素以拉摩的为生的廖某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了“救媳妇”,廖某找人私刻了医院公章,使妻子能免费透析;4年间,廖某以此方式骗取治疗费17万余元。日前,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廖某承认了错误,并愿意卖房退赔治疗费。对此案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生活无忧的人,大概很难设想廖某的境遇意味着什么,以及面对病痛折磨中的发妻,“无能为力”会给一位丈夫带来何种责任感上的重压。在评价这位面临刑责的丈夫之前,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如果是我,该怎么办?多数人的答案想必都是一样:希望妻子能够得到充分治疗。但如果得不到充分治疗则又如何?至少,也要想方设法得到与他人等度的治疗机会吧。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多数人的生活之中,也没有人会愿意身处廖某的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廖某的行为违背了法律,但在道义层面上,他有理由得到适当的理解和宽容。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廖某虽然收入有限却不愿抛弃妻子,他这种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多少也是人性光芒的另一种体现。

 

对一种行为的评价,在事实判断之外,更重要的是作出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就是分辨某种行为的是非,再进行选择。从道德抉择的层面上讲,价值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人们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形成一致的价值标准。不过,可以采取一种比较简化的方式进行分析。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要强加在他人身上”,这一原则无疑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共识。因此,从这个共识出发,我们不难在道义层面上对廖某的遭遇施以同情。

 

但事情毕竟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做个了结。回到法庭上的话,法官又该如何宣判呢?可以看一些类似的案例。

 

1935年,纽约的一个老太太因偷窃面包受审,在庭审中她说,需要面包来喂养几个饥饿的孙子,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法官裁定,为秉公执法,将作出10美元的罚款,或是10天的拘役。这位穷苦老太太没有能力缴纳10美元的罚金,因此她愿意选择拘役。旁听的纽约市长拿出了10美元,然后对旁听席上的人说,请每个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支付的代价,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与社区。法庭上一片肃静,在场的每个人都默默地捐出50美分,法官也拿出了50美分。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发生在2008年的郑州,一位女子在一家超市偷窃了200元左右的食品,目的是希望儿子能吃好点;她对此表现出了无尽的羞愧,警察最终没有对她进行处罚。

 

当然,任何人都应该尊重法院独立判案的权力。面对廖某的案例,我们可以静静等待法官在法律条文与人情伦理之间作出裁决,但也不难想见,法官将面临怎样的纠结。话说回来,在这一案例中,法律层面上的事实及其处置措施是清楚的。如果要对廖某的行为做出一个判断的话,那就是:于法,廖某是有罪的,于情,廖某其情可悯。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道义命题:每个人都应当有免于饥饿的权利。他在全景式地考察了人类的大饥荒之后,痛定思痛地提出了这一观点。若将这一命题扩展开来,在政策层面上,若还有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就应该马上对他提供救助,因为从人道最高的价值来看,若有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而得不到救助,社会就有共同责任。通过廖某的案例,我们有必要反思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亟待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希望社会慈善救助体系能够及时介入,对当事人一家给予必要的帮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4673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