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张笑:司仪也有“江湖”

   2015-05-16 网络网友26
核心提示:见下文

 

核心提示:说起婚庆司仪这个行当,大家并不陌生:婚礼上的关键人物嘛。但您知道司仪这个行业是从何发展而来?洛阳的婚庆习俗有何变化?司仪们在婚礼上都起到什么关键作用?就请听听司仪们讲述他们的“江湖事儿”吧。

 

五月即将结束,市婚庆服务行业协会的婚庆司仪白洁终于缓了口气,这个月,她一共主持了20多场婚礼,几乎每天都奔波在主持婚礼的路上。和白洁一样,不少婚庆司仪都有同样的感受,今年五月,结婚的人似乎格外多,而婚庆司仪就成了甚至比新人们更忙碌的人,因为在结婚典礼上,婚庆司仪虽不是主角却胜似主角。

 

今年71岁的张笑,是河南省婚庆服务协会名誉会长,有“中国婚庆司仪大师”的称号,在数十年的司仪生涯中,张笑一共收了23个徒弟,组成了被称为“张家军”的司仪家族。这个五月,“张家军”一共主持了300多场婚礼。

 

司仪的文化渊源

 

目前在我市从事司仪行业的有千人之多。1996年,我市成立了国内首家婚庆服务行业协会,张笑任会长,仅该协会就有160名会员司仪。

 

张笑第一次主持婚礼是在1984年,当时他还在一家工厂工作。一个同事要结婚,曾是著名军旅相声艺术家于连仲弟子的张笑因为相声说得好,就被大家推举来主持这场婚礼。第一次上场的他怕压不住阵,提前排练了很久,还大胆地把一些相声语言应用到了婚礼住持中。这次尝试带来了很好的效果,渐渐有不少人都慕名而来,请他主持婚礼。

 

“司仪,顾名思义就是‘司执礼仪’。”张笑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而洛阳作为河洛文明的发源地,礼数上则更加完备,仅从对司仪的称呼上就能略窥一二。

 

过去,司仪被统称“执事”,根据各地习俗还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宜阳叫“大办”,在洛南一带叫“伙计头儿”,在老城一代则被称为“礼生”。不管叫法如何不同,无一例外的是,过去能受人邀请去主持婚礼的人,一般都是村子里德高望重、有文化的人。

 

婚俗变化反映人们观念改变

 

从1988年至今,张笑已经主持了上千场婚礼。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婚庆习俗的变化。

 

张笑说,外地的许多司仪仅仅主持结婚典礼,而洛阳的不少司仪则参与婚礼全程,甚至在婚礼仪式举行之前还要到新郎新娘双方家里往返数次,才能保证结婚当天婚礼有序进行。

 

洛阳的婚礼从接新娘开始,就有不少讲究了,这叫做“礼走在前”。

 

最典型的莫过于“四色礼”的婚俗,新郎在去接新娘前,一定要准备好“四色礼”。过去的“四色礼”指“对半葱”、“红筷子”、“柏枝”和“离娘肉”。这“四色礼”的每一样都有不同的说法,如“离娘肉”一般为肋排,丈母娘把“离娘肉”从中间划开分为两半,这代表着新娘从此以后从娘家离开,成为了婆家的人。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张笑和他的徒弟们改良了“四色礼”,现在的“四色礼”一般是两瓶酒、两条烟、两包粉丝和6个苹果。这个“四色礼”实惠,而且6个苹果寓意六六大顺,新郎提着这些东西去接新娘,既显得更加喜气,也给足了面子,这新“四色礼”也就逐渐流传开来。

 

从1990年开始,洛阳渐渐兴起了“双司仪”,即男女司仪同时上台主持。“双司仪”为张笑首创。张笑说,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还流行不上台主持的司仪,越是大场面越不上场,把整个婚礼主持现场交给新郎和新娘这对婚礼焦点人物。

 

从“执事”到双司仪,从旧“四色礼”到新“四色礼”,改变的是人们的观念,不变的是婚礼的喜庆气氛。

 

司仪要为圆满婚礼付出许多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司仪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司仪得“说得流利”,现在,一个好司仪,要参与婚礼策划全程,使婚礼更温馨浪漫。

 

张笑的徒弟白洁说,一次圆满的结婚典礼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婚礼策划团队。以前的婚礼仪式,只需要一个司仪上台主持婚礼,一名摄像师从旁拍摄。如今,要想完成一场结婚典礼,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除了主持典礼的司仪,音响师、灯光师、摄像师等都不可缺。讲究的人家还要求婚礼配有音乐督导、现场督导、效果师、拍照师、DJ师,在声、光、电的技术协调下,把婚礼演绎得温馨而浪漫。

 

“我曾主持过一场婚礼,新郎家里请来了一个演出公司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歌舞表演,典礼前先让参加典礼的宾客们大饱了眼福。”白洁说,不过她个人认为,作为结婚典礼而言,演出也好,音乐也罢,都是为了婚礼现场气氛而服务,如果气氛温馨,已经给新郎、新娘和来宾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那么也没有必要太过铺张,毕竟典礼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幸福才是一对新人所要追求的。

 

关于司仪的江湖

 

白洁是张笑的第一名女徒弟,而招收女徒弟作为司仪,张笑也开了司仪行业的先河。

 

今年3月12日,白洁和同是张笑弟子的常红立一起主持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张笑的收徒仪式。张笑在收徒现场为3名徒弟阿侃、张喜玲和张红卫授写有“张家军”家谱的黄绫。

 

从“张家军”的家谱看出,目前“张家军”有44名成员,张笑的徒弟有23人,剩下的则是他的徒孙。“张家军”不按成员年龄论资排辈,而按照拜师的时间论资排辈。

 

陈国强是我市婚庆服务行业协会现任会长,有“婚庆专家”称号,作为张笑的大徒弟,他最初和张笑搭档说相声,后来又踏入了婚庆行业,并于1975年成为“张家军”的一员,是众多师弟、师妹口中的“大师兄”。

 

陈国强说,一般师傅考察徒弟至少需要3年,在此期间,除了看其作为婚庆司仪的基本功,主要是考察人品,所有的“张家军”成员都要恪守家门的规矩。

 

婚礼考验司仪应变能力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婚礼前准备得再充分,典礼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这时,考验司仪的时刻到了。

 

张笑的三徒弟王汉民去年在义马市主持一个婚礼。典礼现场,高朋满座,天花板上的纸带突然着火,新郎、新娘有些慌了,眼看场面就要失控。王汉民马上对宾朋说:“一对新人感动上天,愿他们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本来要失控的局面因这一句话变得更热闹喜庆。

 

今年年初,张笑的九徒弟沈利辉主持了一场婚礼。因为现场应用了泡泡机,落到地面的泡泡让地面比较湿滑,证婚人要上台时,突然一脚没有站稳,摔了一个四脚朝天,顿时整个现场变得非常安静,气氛十分尴尬。这时,沈利辉赶紧说:“新娘倾国倾城,让证婚嘉宾也为她倾倒。”然后他转过来问已经被扶起来的证婚人:“您觉得呢?”于是,证婚人点头称是。沈利辉的话巧妙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新郎和新娘也对沈利辉连连道谢。

 

“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该怎么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我也没法一一教给徒弟,但他们主持婚礼的经验多了,自然也就能够解决了。”张笑说,接下来,他打算总结自己的婚庆主持经验,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取经验,让婚礼现场能够更加喜庆。(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励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4431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