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婚庆服务货不对板,别拿“个人行为”开脱

   2013-09-16 新快报340
核心提示:蔓茉莉公司称,“顶包”一事属员工与消费者私人交易,公司全不知情,承认对此负有监管不力责任,但不会承担将员工个人行为归于公司所为的责任,也不会承认有“非法囚禁”行为。
       欢庆网消息:《新快报》连续追踪市民婚礼指定摄像团队被别的团队“顶包”,并在上门拷贝婚礼视频素材时被负责婚礼策划的蔓茉莉公司阻拦的遭遇。蔓茉莉公司称,“顶包”一事属员工与消费者私人交易,公司全不知情,承认对此负有监管不力责任,但不会承担将员工个人行为归于公司所为的责任,也不会承认有“非法囚禁”行为。
 
       结婚是人生的大喜事,遭遇摄像团队“货不对板”等尴尬所带来的不愉快可想而知。正如当事人所言,这无疑是婚礼的“污点”,希望不要再有同样的受害者。相信,这也是媒体关注此事的出发点。
 
       此事的焦点是,制造“顶包”闹剧到底是公司行为还是私人行为?从报道披露的细节看,问题应该已经有了答案。既然承接业务的是蔓茉莉公司名正言顺的员工,加之拷贝婚礼视频素材就在蔓茉莉公司内公开完成,足以说明“顶包”并非“公司全不知情”,又何来“私人行为”之说?“顶包”团队已承认被找来冒充指定团队并向当事人道歉,而作为直接承揽婚庆的蔓茉莉公司却只承认对员工“监管不力”,如何能撇清“顶包”事件的直接责任?
 
       员工代表企业承揽业务,企业既要赚钱又要承担每一个员工的管理及员工以公司名义承揽业务行为产生的相关责任,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这让人不禁要问:既然“顶包”事件确凿无疑,蔓茉莉公司对顾客的态度及事件善后为何要坚持傲慢到底?
 
       事实上,服务项目上的“顶包”已经是涉嫌欺诈的行为。一方面是违背与顾客达成指定拍摄机构的约定。不仅婚礼当天有一名蔓茉莉前员工(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此人仍在蔓茉莉公司工作)出马帮助隐瞒“顶包”,被冒名的公司也证实从来没有接到来自蔓茉莉公司的婚庆拍摄预定,说明“顶包”或非临时起意,而是有预谋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高收费而提供不达标服务,也属欺骗。
 
       或许蔓茉莉坚持拒不承认“顶包”基于想当然维护自身形象,但从初始道歉到后来声称“事件真相、是非错对或者已经存在很多误解和对立态度”的转变,任其极力狡辩、推脱也已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且,有读者爆料指蔓茉莉公司“顶包”行为不是头一遭,且还存在误导消费、虚假宣传等乱象。可见,此次曝光的“顶包”事件并不孤立。
 
       不能不说,企业靠“瞒天过海”之术蒙骗顾客赚钱,或可侥幸一时,却不可能永远不露马脚。缺乏最基本的诚信,丧失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企业就失去立命之本。置顾客的苦痛于不顾,乃至出了问题还极力抵赖,推脱责任,更非企业获得公众谅解的“保命”之道。
 
       值得关注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近年伴随着时尚生活而兴起的婚庆业也鱼龙混杂,带来诚信缺失、价格欺诈、服务质量低劣等问题,玷污行业形象。对此,工商等相关部门有责任加强婚庆行业经营行为的检查监督,婚庆行业组织有必要通过行业自律加以规范,以消除其乱象,使“甜蜜”的婚庆业给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添加真正的甜蜜,而不是不愉快的记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408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