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金婚”庆典 听爷爷奶奶讲真情岁月

   2015-05-12 网络网友23
核心提示:见下文

     

 

 

 

横沥妇联的工作人员上门给老人送新衣服。

盛况:

  180多对老夫妻参加“金婚”庆典

  本月24日,《广州日报·东莞新闻》联手东莞市妇联,共同主办首届金婚庆典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有180多对金婚、钻石婚夫妻报名参加本次大型纪念活动。这些老人大多数都四世同堂。

  “让这些经历了50年以上风雨人生路的夫妻齐聚一堂,讲述他们对家庭、对婚姻的看法,比任何说教的方式都有说服力。”东莞市妇联的有关负责人这样认为。

  在横沥,仅从户籍人口中统计,结婚50周年以上、双方健在的“金婚”甚至是“钻石婚”夫妇便有453对之多。本次活动以自愿报名参与为原则,鼓励行动方便又符合条件的夫妻参与。目前,报名的180对夫妇中,年龄最大的86岁,年龄最小的68岁。结婚时间最长的一对夫妻,结婚已68年。

  前来现场参与的金婚老人将获得主办方颁发的纪念证书及精美的礼品,同时他们的故事将通过本报永远记录下来。

  子女:“希望父母的幸福得到见证”

  横沥山厦村张淦安老人的儿子说,父母结婚都51年了,他们一直相依相扶度过,很不容易,听说到要举办全镇结婚50年以上的活动,家里人都大力支持老人去参加。

  同是山厦村的张伍泉的儿媳张女士也表示,有这么一次机会让父母再穿上新衣与全镇的180对金婚老人一起庆祝金婚、宝石婚,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五十多年的婚姻,多不容易啊!希望他们的幸福可以得到见证。”

  “金婚”秘诀:

  身体健康能忍让

  “结婚那天掀开妻子的红盖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转眼已经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了。”

  泉叔回想起与妻子阿娟54年的“金婚”,感触良多。他说,当年同村陆续结婚有8对夫妻,能走到现在的就只剩两对了。“有生离、有死别,能够平安共度50年,不容易。”泉叔说。

  “其实‘金婚’没那么神秘。”老人们纷纷向记者表示,他们从结婚开始便从来没有想象过会分开。只要身体健康,生活中多点忍让,“金婚”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73岁的张淦安老人亲自填表格,将自己与妻子结婚51年的故事记录下来。“我很高兴自己还能在这个时候与老伴一起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庆祝结婚51周年”。

  田头村的陈卢耀老人今年85岁,袁偶然老人今年82岁,他们从1946年结婚至今,63年相依相扶。对于参加金婚庆典的活动,两位年过80岁的老人都很高兴,陈卢耀老人说,要带着老伴结婚去啦。

  “金婚”启迪:

  年轻人

  不要轻言“放手”

  得知本报将要举办此次“金婚庆典”活动,东莞精英网首席感情顾问李小燕表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现在的青年人在老一辈的爱情中汲取营养,对于青年人的感情与婚姻理念的重塑方面,有积极意义。

  李小燕认为,“金婚”对于近年来流行的“闪婚”、“闪离”其实是一个观念上的冲击。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张扬个性,而且比较自我。最应该从“金婚”故事中学习到一点便是:不要轻言“放手”。

  李小燕还表示,曾经有权威的专家对大量的婚姻进行统计,发现其实无论是白头偕老的婚姻还是最终走向“离婚”的婚姻,其实在婚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会相差很大。

  也就是说,婚姻中遭遇各种各样问题是一种常态,关键是夫妻间处理与对待问题的态度。

  与老一辈相比起来,现在越来越多人感觉婚姻是可以“重来”的,所以当婚姻触礁,往往更容易想到“放弃”而选择离婚。

  主办方:

  与金婚老人一起

  分享幸福与喜悦

  东莞市横沥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谢建玲表示,横沥镇从2004年开始举办过和谐家庭的活动,本次的金婚庆典,也是和谐家庭活动的一个延续、深化和巩固。

  “举办这次金婚庆典,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180对老人的夫妻相处之道,他们都是从辛苦走到今天,他们的婚姻家庭并不容易,因此说,这次活动的举办非常有意义”。谢建玲指出,希望通过这次大型的金婚活动,可以向社会宣扬长久、稳定的婚姻是人生幸福、家庭美满的前提,引导年轻一代追求健康、持久的婚姻家庭生活。

  谢建玲期待活动可以给予“金婚”老人一个分享幸福与喜悦的平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39112.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