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我爸报名,行不?”“我本人想找后老伴。”“晚报这个活动太好了。”“真有相亲会吗?免费的?”
“老有所依相亲会”即将举办的消息让众多欲再婚的老人心动不已。刊登报道的当天,就有113位老人报名。
想报名
儿女支持再婚是前提
每个人都想跟自己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可是世事难料,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一位老人的情况已经很普遍。
老人想再婚,首要的前提是征得儿女同意,儿女也要支持老人再婚。否则,即使通过参加相亲会等方式找到另一半,将来的麻烦事也会很多。
12月10日报名的113位老人中,有89位是老人自己打电话报名的,其他的都是老人的儿女或者弟弟、妹妹给报的名。
也有一些老人给本报打来报名电话,表示要找后老伴,但子女得知后很生气,甚至批评老人这样的行为“太丢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大、并且胆子比较小的老人,儿女批评后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影响生活。
一位老人打电话时被儿子听到了,儿子说他“多让人笑话”,老人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我要是没在家,别向我儿子说这事,我方便时问你。”老人欲再婚的愿望很强。
需要提醒的是,沈阳晚报是一个老百姓信赖的媒体,“老有所依”相亲会旨在服务老人,所登记的信息必须真实,婚托儿勿扰。
要感情
他们也重视条件
老人已经不光满足于吃好穿暖,更重要的是情感需求。孙大爷打电话直言:“儿女对我没说的,抢着给我养老,但有些话真是不好对儿女讲,更重要的是,我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孙大爷只想找个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搭个伴儿,人品好、健康就行,退休金多少、有没有房子都不在乎。
记者发现,多数老人不只关心对方的房子有多大,家里有没有钱,反而对身体健康状况和性格、人品的要求提及的多一些。大多数老人非常信任沈阳晚报,表达诉求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需求方面有一些明确的要求。
卢阿姨等三位女士提出想找退休军人,周大爷等六位老人提出想找喜欢运动的另一半,王女士等八位老人希望对方不跟儿女一起过。
头一场
民族社区里打个样
众多老人来电咨询关于本报相亲会的具体问题,可以说,本报相亲会的要求比较高,老人必须有诚心、身体健康、有再婚意愿、儿女支持。
晚报首场“老有所依”相亲会将于近期在和平区太原街道民族社区举行,民族社区向来有敬老爱老的传统,社区里的“九大妈”经常帮老人们介绍对象。
首场相亲会将邀请40位(男女各20人)参与。今后,本报的相亲会持续进行,并且进行一些专场,比如老教授专场、退休干部专场或者教师专场等,并且分区域进行,没参加上首期的老人,以后还有机会。请继续关注本报“关注老人再婚”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