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卫生部门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东莞市累计报告现住址在东莞的HIV抗体阳性者583例,其中AIDS病人166例,死亡58例。全市历年累计发现现住址在东莞的HIV /AIDS共1981例,其中AIDS病人574例,死亡297例。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巧利表示,东莞历年报告的HIV /AIDS总体仍呈增长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10月报告的HIV /AIDS上升了16%,我市正逐渐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主要原因是高危人群活动隐蔽,较难接触,干预效果不理想,如暗娼,工作人员根本接触不到,更别谈进行干预了。此外东莞逐年加大艾滋病的检测力度,使得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也有所增加。
老年患者八成有多性伴现象
数据显示,男女性别比约为4:1;以20-39岁的青壮年居多。不过近年来50岁及以上年龄组报告数有明显增加趋势,这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整体情况基本一致。去年,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5%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今年的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但这种趋势是明显的”,张巧利说,“老年人也有性需求,他们往往是通过不洁性行为感染。而且他们的预防意识薄弱,在我们的艾滋病咨询检测点几乎看不到老年人”。市疾控中心曾确诊一名超过80周岁的艾滋病患者,而他又把病毒传染给了他老婆。
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许锐恒表示,就全省来看,老年病例也是逐年增加,且多性伴情况明显。据个案调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的老人80%有多性伴现象。“我们分析,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状况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性活跃年龄延长,再加上丧偶或伴侣没性趣等原因,一些老年男性会去寻求性服务。而他们往往选择比较隐蔽的低档暗娼,且不使用安全套,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高”。
男男同性恋者HIV感染率最高
在东莞乃至全省,男男同性恋者HIV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东莞市共设立各类人群的监测哨点7个,监测的人群为吸毒者、暗娼、男男同性恋者、孕产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流动人口等6类人群。今年的哨点监测发现,东莞的男男同性恋者HIV感染率为17%,是所有人群中感染率最高的;其次为吸毒者和暗娼。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研究所所长林鹏认为,从全国来看,男同性恋者感染率攀升是一大趋势,这与该人群存在多性伴、肛交等不安全性行为有直接关系。东莞民间防艾组织彩虹工作组的负责人陈先生说,目前该组织26个会员,平均每周到男同性恋者的聚会地点进行一次防艾知识宣传,“主要是传播要使用安全套等知识,他们的接受程度现在明显提高”。男同性恋者往往会定期聚集在一些家庭式会所,如某小区的居室里,彩虹组织所掌握的大概有40多个,但真正能进去的只有20来个。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男男同性恋的高危行为干预依然存在很大难题。现在彩虹组织里,男同性恋者比重太少,没有真正深入这一人群。现在进入的只是一些比较低端的同志会所,高端的一个都接触不到。事实上,各层次人群中,肯定都有男同性恋人群,“但我们现在在高端人群方面的干预基本上是空白”。
艾滋病传播途径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