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一条据称是外媒报道的消息引发关注,这条消息称“北京目前的离婚率高达39%”。记者从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虽然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导致统计数据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多年来离婚率平均以8%以上的幅度增长确是事实。
离婚率5年
增长近40%
来自民政部最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与2008年相比,我国的粗离婚率5年间增长了近40%。(具体数据见右边图表)
而在北京市,离婚人数的增幅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值,《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北京市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3.8万对,比2011年的3.3万对增长了15.9%,是全国增幅平均值的近1倍。
“桥婚”等四大推手
助推离婚
调查发现,虽然离婚原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看,把婚姻当成达成目标手段的“桥婚”、争夺财产、第三者插足、为规避政策的假离婚,是推高我国离婚率的四大“推手”。
一些婚恋专家指出,部分人群把婚姻当成是达成某些目标的“桥梁”,比如出国、户口、工作、住房甚至是解决生活暂时困难等,一旦目标达成或另有“高枝”出现,就马上“过河拆桥”,婚姻迅速破裂。
部分法院人士指出,近年来涉及财产纠纷的离婚案件也在增多,不少离婚案是由于一方对另一方财产的分配和支配权不满意,或者一方为了更好地保护财产,而导致诉讼离婚。
另外,婚外情现象日趋严重,“小三上位”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婚姻也就成为“易碎品”。
据一些民政部门人士介绍,随着在拆迁补偿、房屋限购、汽车限购等方面钻政策空子的现象越来越多,以前并不多见的“假离婚”现象也在成为近年来离婚率攀升的一个新“推手”。其中中老年人群占了不小比率,这些人中不少并不是因感情破裂离婚,而是用离婚来规避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专家吁建设新型婚姻观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高离婚率虽然凸显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权的受保障和保护,但其背后蕴含的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高不稳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婚恋观、价值观上的非理性变迁,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
专家建议,新型的婚姻观要求在生活中,夫妻双方要尽可能培养共同兴趣、爱好;事业上,要努力尝试共同参与和帮助;同时,要学会相互宽容、理解对方,提高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动辄用离婚来解决问题,专家也呼吁,为了减少“假离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之前,要考虑其可能对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多一些论证、听证、试点;出台之后留出观察期,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及时进行修正。
民政部近5年离婚率增幅统计:
2008年
226.9万对离婚
粗离婚率为
1.71‰
增长
8.1%
2009年
248.8万对离婚
粗离婚率为
1.85‰
增长
8.8%
2010年
267.8万对离婚
粗离婚率为
2.0‰
增长
8.5%
2011年
287.4万对离婚
粗离婚率为
2.13‰
增长
7.3%
2012年
310.4万对离婚
粗离婚率为
2.3‰
增长
8.0%
5年间增长了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