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电子科大钻石婚八旬老人 携手喜过重阳节

   2015-05-03 网络网友57
核心提示:见下文
欢庆婚讯:

红色的胸花上,金灿灿的新郎新娘字样,映衬着白发和皱纹,不禁让人感慨。临近重阳节,昨日,电子科技大学将学校里的3对老职工聚在一起,为他们共同庆祝“钻石婚”。回首往事,这3对携手迈过60年婚姻历程的老人,一起经历过各种艰险、风雨和无奈。当然,也有很多生活富足之后的甜蜜和退休后的恬淡。

 

 

“夫妻相处,平淡是真”、“要谈判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动手”、“要互相崇拜,不断学习相处方式”……老人们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传授着和谐长久的夫妻相处之道。

 

他们,甘苦与共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受伤的丈夫,“从没想过放弃,两夫妻当然有难同当”

 

88岁的魏中嶽和83岁的屈宝珠相识于1952年,一年之后他们便结婚了。

 

“他特别能干,懂得也多,历史知识很丰富。”在屈宝珠眼中,丈夫是一个完美男人,是崇拜对象。“文革”时,魏中嶽被定为“走资派”,天天被拉着游街、批斗,“那时候整天被打,腰都被踢伤了。”屈宝珠说,“他特别坚强,从来不在我面前说丧气的话,还鼓励女儿好好读书。”屈宝珠每天要忙着工作,只能在回家的时候帮他收拾伤口。

 

同样的经历,84岁的黄元茂、杨卜珣夫妇也相互支撑下来,黄元茂被下放到西昌,妻子杨卜珣却在这个时候怀孕,她只能独自呆在成都。“那时候,虽然苦,但我们从来没想过放弃,两夫妻嘛,当然是有难同当的。”

 

闲时,游遍全国

 

“退休以后他带着我出门旅游,很浪漫,在华山还照了很多照片”

 

生完二女儿后,屈宝珠患病,肺被切除了一块,身体非常不好,但没多久,就发现又怀孕了,医生建议不要。“医生说,如果再生育,我可能就没命了。”屈宝珠说,为了照顾她的身体,魏中嶽做了结扎手术,“这一生,他做的这件事情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同样让屈宝珠骄傲的是,退休后,魏中嶽带她游遍中国。从成都到重庆,然后是武汉、贵州、上海、杭州、江苏、西安,还有华山和泰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很浪漫,在华山的时候还照了很多照片。”老太太骄傲地笑着说。

 

杨卜珣和黄元茂是经人介绍结的婚,婚后没几天,黄元茂就到上海上大学去了。上大学期间,黄元茂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两人平时都是书信传情。“现在想起来,书信传情,还是多浪漫的。”

 

精通,相处之道

 

60年来始终坚持“以谈判解决问题”,不论再生气,也要坐下来好好谈

 

3对老人站在一起合影时,80岁的王淑珍赶忙侧过身,为83岁的老伴邹盛栋拉了拉毛衣,整理了下衣服。“我们俩有5个孩子,”邹盛栋说,夫妻生活很繁琐平淡,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交谈,坚决不能动手。

 

“遇到事情,大家一定要共同商量。”魏中嶽说,他和老伴,始终坚持“以谈判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论再生气,也要坐下来好好谈。杨卜珣和黄元茂唯一一次大吵,是因为孩子。有次儿子不听话,杨卜珣拿着棍子要打,老伴情急之下把她推倒在地。“我当时就把他赶出门了,”最后在单位的调解下,两人重修于好。“吵闹很正常,但一定要多交流,更重要是相互忍让。”杨卜珣说。

 

杨阳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摄影雷远东话题互动读者拨打96111:带盲母去天安门,了她心愿

 

那年重阳节,双腿患病的他拄着双拐,带着失明的母亲,一步一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完成了母亲一生的心愿……提起咱爸妈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在滔滔不绝中有笑有泪。为父母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父母做过什么让您意想不到、又很抓狂的事?在哪一个瞬间,您突然发现父母真老了?昨日,华西都市报征集的三个热点互动话题见报后,许多读者纷纷联系本报,通过热线、微博等方式,讲述了关于父母的感动。

 

互动方式

 

如果您对以上的三个话题感兴趣,希望您告诉我们心中的答案,如果您有故事要讲,对至亲有话要说,也可以联系我们。

 

本报从今日起,通过微博、网站、热线与您专题互动。您可以通过拨打华西都市报传媒呼叫中心96111热线,或者私信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也可登录华西都市网(www.huaxi100.com),讲述您心中的故事。读者讲述

 

66岁市民肖德铨:母亲把城墙摸了几遍

 

“失明的母亲在天安门城楼上,把墙上的图案摸了一遍又一遍。”讲起当年的画面,今年66岁的成都市民肖德铨声音颤抖。为了完成失明母亲“去一次北京”的心愿,1989年,双腿患病拄着拐的肖德铨,带着母亲上了北去的火车。重阳节那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虽然看不见,母亲还是四处寻摸,激动得嘴角颤动。3年后,母亲含笑离世。“母亲梦圆了,我没有遗憾了。”肖德铨说。

 

河北人张志刚:爸妈怨我离家太远

 

河北人张志刚知道,对于自己当初的决定,爸妈虽没表面反对,但心里不是滋味。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找到一份政府部门的工作,轻松,还能常回家,爸妈很满意。不长时间后,一直对法律感兴趣的他,经过考虑后选择辞职,报考了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的研究生。现在,虽然儿子已稳定在成都,又从事着喜欢的律师职业,张爸爸仍然不时皱眉,“忙起来没日没夜,离家又这么远。”

 

成都市民余炼:母亲拽着栏杆才能上楼

 

时光流逝,父母的老去不可避免,家住成都东怡街的余炼对此感慨很深。母亲大半辈子都十分硬朗,聊天说话思维很清晰,走路不比小姑娘慢多少。父母家住2楼,以前母亲上下楼都稳稳当当,从没用人扶过。几年前的早上,余炼看到买菜回来的母亲步伐有些蹒跚,上楼时不经意地拽了两次栏杆。这几年,母亲每次上楼拽栏杆的次数越来越多,“现在不拽几乎都迈不上台阶。”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2540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