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将至,很多市民都会选择到饭店与亲戚朋友聚餐,餐饮安全问题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9月26日8时40分至9时50分,沈阳日报与沈阳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许多市民打进热线电话,咨询食品安全、餐饮监管的相关问题,专家一一给予解答。
热点A:承办10桌以上婚宴饭店必须留样备检
十·一假期是饭店承办大型婚宴、小型聚会的高峰时间,即便是小型餐馆也会因为假期的到来而生意大好,但用餐高峰期也是食品安全事故易发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超过100人的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或10桌以上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严禁经营河豚、织纹螺、不明品种的山野菜等高风险食品,严禁超许可范围、超接待能力加工经营食品。
热点B:饭店就餐吃出异物留好发票很重要
消费者去饭店吃饭时如果遇到饭菜变质等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应当将食品保持原状,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就餐小票、发票、饭店情况说明等),立即与饭店协商解决。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31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和反映情况,监管部门会将反映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派人进行调查核实,对举报属实及发现的问题将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需要提醒的是,饭店的情况说明一定要记下签字人的工号和职务(如大堂经理、厨师长等),情况说明一定要加盖公章或财务专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保留病历卡、检验报告、吐泻物、剩余食品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及时投诉举报,避免因错过最佳的调查时机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认定。
热点C:小饭店吃饭看准其是否有做凉菜资格
家常凉菜、海带丝、炝拌土豆丝、水煮花生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凉菜几乎是走进餐馆的消费者经常点的菜肴,但绝大多数小餐馆里悬挂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备注上却白纸黑字地写着:不含凉菜,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海产品。
按照国家对餐饮企业规定,凉菜加工需要店内设专门冷荤间,有专人进行凉菜操作。冷荤间入口处应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专间内要有紫外线消毒灯等专业的消毒设备,专用的冰箱等冷藏设施、专用的拌菜工具,消费者就餐时一定要看准《餐饮服务许可证》上是否有“凉菜”项目。
小贴士
节日聚会用餐谨防四个误区
1、烹调油多调味重
点菜时应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炖做法的。有两三个浓味菜肴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
2、海鲜满桌不嫌多
水产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属,如果一桌当中海鲜和鱼类菜肴比例过高,总摄入量必然较大,这会加重身体的解毒负担。建议每餐的水产品控制在1至3个菜的水平。
3、健康素食吃得少
聚会就餐常见的问题就是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严重不平衡。一餐中摄入大量蛋白质无法充分被人体利用,大量蛋白质会分解作为能量使用,同时产生含氮废物,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并妨碍酸碱平衡。
4、餐间餐后喝浓汤
丰盛的宴席后并不适合饮用大量浓汤,因为大量菜肴已经提供了极多的盐分和油脂令身体不堪重负,如果再喝汤,必然会增加盐分和热量,对健康无益。餐前喝点汤,能减少食量。餐间或餐后更适合饮用杂粮豆类制成的粥或者饮用少量茶水。
哪些食品不宜打包?
1、在外就餐时难免会出现剩菜,但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宜打包。首先,蔬菜不宜打包,因为蔬菜中的硝酸盐反复加热会生成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对身体造成危害。其次,凉菜、色拉等不宜打包,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很容易染上细菌。
2、打包食品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一般情况下,通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一定时间内可以杀灭大部分致病菌。
3、打包食品重新加热时要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摄氏度。如果食用前没有充分加热,食用后易发生细菌污染。海鲜更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必须加热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