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二点的时候,人声鼎沸,鱼贩子、大厨、观光人潮都涌了进来,鱼贩急忙将新鲜鱼货摆出贩卖,崁仔顶渔市的夜晚总是灯火通明,早上七点之后,竟是“人去楼空”的景象。“崁仔顶这条街很奇妙,白天不存在,晚上才存在。”义隆鱼行老板彭瑞祺一语道破崁仔顶的奥妙:“以前在运河旁边有两个阶梯,让载货的小船靠岸卸货,台湾人称石阶为崁仔,加上卸货上岸到楼梯上,所以就叫做崁仔顶。”
与崁仔顶相比,碧沙渔港显得袖珍许多。这里是基隆新兴的渔港,以休闲观光为主,两栋主体建筑物分别是“渔市场”和“饮食街”,渔市场内汇集了数十家生鲜海产店,整齐规划的摊位供应各式各样的鱼货,在那里除了能选购到刚捕捞的鲍鱼、龙虾、鱿鱼等海产品外,也可以买到养殖在水槽内的鲜鱼,店家售卖的各式卤味及小食品更是让人胃口大开,挑选完的新鲜鱼货还可以交给旁边饮食街的店家代为加工料理。
碧砂渔港附近海鲜餐厅众多,得了台北市政府炒饭比赛冠军的“冠军炒饭”的某家店名号特别响,泛着“金光”的炒饭秘密武器在于加入了飞鱼卵,老板曼玲姐解释道:“加入飞鱼卵后吃起来会有吃跳跳糖的感觉,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会跳舞的炒饭’。”曼玲姐一生跟渔村有不解之缘,“小时候家里穷,爸爸出海捕鱼赚钱养家,捕到的鱼只能卖不能吃,那时我就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想吃什么鱼就吃什么鱼。”童年梦想推动她开了这间餐厅。而陪伴她父亲海里来浪里去一辈子的那艘船,如今功成身退兀立在店门口成为永恒的记忆,就像父亲手上洗不掉的鱼腥味儿,回忆起来也满载着幸福。
庙口夜市:美食不设防
为什么基隆的美食特别繁盛?民间一直都有“北基隆,南台南”的说法,基隆是台湾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因为靠海交通便利,有新鲜鱼货,让基隆港一度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口。许多外地人汇集于此做生意,人们富有了自然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基隆的餐饮生意人们必须用心去钻研才能烹饪出五星级品质的美食,满足挑剔的饕客们。如今,虽然当年的繁华早已逝去,但基隆人做美食的传统却因为台湾人注重传承的精神而延续下来。
基隆庙口夜市无疑是基隆知名度最高的景点,都说“到基隆不吃庙口小吃,等于没到过基隆”。基隆庙口的“庙”指的是奠济宫,奉祀主神为开漳圣王陈原光,由于奠济宫位于基隆港直入之处,早年便是商业繁荣地,以它为中心,从仁三路到爱四路约四五百米的街道两侧聚集了300多个摊位,短短地呈“L”形这一段路,琳琅满目的美食充斥整个街区,足以让你花几小时也走不出去。
不自觉地,蜜汁烧烤、蚵蛋包、排骨羹、大肠圈都已下肚,急需一碗爱玉冰缓解油腻。爱玉是长在险峻高山上的野生植物,爱玉子在水中经手工搓揉出来的黏液凝固成金黄色透明软砖,无色无味,入口后依赖的是足够的纯度原液以及古法熬制的糖水还有适度的柠檬汁。60年老店“老林记爱玉冰”老板告诉我们,基隆人不会让你用吸管品爱玉,而是站在摊子旁,口就碗,分两三次喝光,差别就在爱玉完整入口剎那的滑溜感,还有入口后酸甜冰镇的快感。去夜市之前总幻想自己能成为大胃王,吃遍每个摊位的美味,无奈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