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要结婚先买房子 "准婚房"的产权到底属于谁?

   2015-04-29 网络网友107
核心提示:见下文
欢庆婚讯: “要结婚,先买房”,这一直是上海人的传统观念。那些俊男靓女一旦“爱到深处”,往往就开始筹划起买房的事情。对于目前大多数要结婚的年轻人来说,由于事业刚刚起步,经济拮据,所以最流行的做法就是“父母出首付,小两口还贷款”。然而,等到真正看中了房子,要签订购房合同了,“产权证上到底写哪几个人的名字”往往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通常这些恋人还未登记结婚,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写“准夫妻”两个人的名字。这是大多数恋人特别是女孩子的观点,他们认为, 既然房子买了是结婚用的,未来也是给他们居住的,当然应该写恋人双方的名字。

  2、写“出资方父母”的名字。这是很多家长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房子买了是结婚用的,但毕竟恋人们还没有登记,有的期房要等一年多才能交房,到时候分手了该怎么办。况且首付款全是父母出的,恋人们并没有什么投入,写父母的名字也比较保险。

  3、写“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的名字。这种做法也很普遍,往往是因为出资方的父母出了全部的首付款,未来还贷也主要依靠一方的收入,这婚房应算是出资方家的财产。

  4、写“父母和准夫妻”的名字。很多人认为,与其这么麻烦,不如把所有的人都登记到产权证上,这样大家都有权利,公平合理。

  5、只写“男方”或“女方”的名字。在由“准夫妻”中的一方或一方的家庭独自承担所有的房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婚后因父母的介入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恋人选择了这种方案。

  对于以上种种产权登记的方案,并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只是不同的方案必将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恋爱中的男女应当对此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再根据自己家庭和对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以免仓促决定后,家庭、恋人反目,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笔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海的地方性解释,简述一下上述产权登记的方案的法律后果,以供参考:

  1、产权证登记在“准夫妻”名下的法律后果。若采用这种方案,房屋认定是夫妻的共有财产,贷款也认定是夫妻的共同债务。如无“借条”等其他证据,父母的出资被认定为赠与夫妻两人,归双方共有,若出现离婚的情况,父母也无权索回出资的钱款。

  但如果购房后,“准夫妻”并没有进行婚姻登记,而是分手的话,虽然“准婚房”还是认定为双方的共有财产,贷款也认定为双方的共同债务。但对于父母的出资,如果有相应的证据显示,父母出资是基于“准夫妻”双方结婚的目的,法院也会认定这部分出资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而条件就是双方结婚,如果双方没有结婚,父母有权索回出资的钱款,上海法院目前也出现了这样的判例。

  2、产权证登记在出资方父母名下的法律后果。若采用这种方案,房屋认定是父母的财产,贷款也认定为父母的债务,相应的增值或贬值也由父母享有或承担。但如果结婚后,夫妻双方用婚后的收入还贷的,双方离婚,一方虽无法主张房屋,但对于已支付的贷款本息可主张为向父母的借贷,要求父母返还并平均分割。

  3、产权证登记在“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名下的法律后果。若采用这种方案,房屋认定是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的共有财产,贷款也认定为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的共有债务,相应的增值或贬值也由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享有或承担。而该子女的相应产权分额属于婚前财产,根据新《婚姻法》,并不因结婚而产生共有的结果。但如果结婚后,夫妻双方用婚后的收入还贷的,双方离婚,对方虽无法主张房屋,但对于已支付的贷款本息可主张为夫妻共同财产,要求出资方的父母和子女返还并平均分割。

  4、产权证登记在“父母和准夫妻”名下的法律后果。若采用这种方案,房屋认定是准夫妻和父母的共有财产,贷款也认定为四人的共有债务,相应的增值或贬值也由四人共同享有或承担。如果结婚后,仅用夫妻双方的婚后收入还贷的,双方离婚,对于已支付的贷款本息可主张为夫妻共同财产,父母无权享有权利。

  5、产权证只登记在“男方”或“女方”名下的法律后果。这种情况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资,仅仅登记在该方子女的名下,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这属于该方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结婚后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若出现离婚,该房产仍属于原产权人。(2)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资,但登记在未出资的另一方名下,上海法院通常认定为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如果双方未结婚,该房屋属于产权证上所载一方的名下,但对方可以要求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如果双方结婚,则属于产权证下该方的个人财产。

  因为准婚房的产权登记在谁的名下,除了法律因素、感情因素,还因父母的介入变得异常复杂。较佳的方案当然是登记在“准夫妻”的名下,这对双方的夫妻感情和未来房屋的使用、处分都比较有利;针对父母的出资,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借贷”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打消父母的顾虑。同时,笔者建议,当事人除了充分了解各种产权登记方案的法律后果,充分尊重购房出资者的利益外,还应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保存好各种凭证,尽量避免纠纷和矛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1774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