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给孩子买婚房也算二套房?

   2015-04-29 网络网友52
核心提示:见下文
欢庆婚讯: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且利率上浮10%。《通知》下发后,舆论反映和关注较多的是对第二套房的认定标准。
  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确定第二套房以家庭为单位。这一新标准的公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为此采访了省城各界人士。

  银行风险降低了 政策还需再细化
  “前些日子,有的银行以个人为单位作为衡量标准,夫妻分别买房都视为‘第一套’,在央行和银监会将认定二套房的标准明确之后,各家银行就不敢再打‘擦边球’了。”省工行房贷部王宗平经理告诉记者,新标准的一些细微变化让他们感到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说此次将公积金贷款买房也作为考查之列,但目前银行并不完全掌握贷款申请人的公积金贷款情况。
  “我们正在等待总行的实施细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我们的贷款总规模肯定会受到影响,但由于利率标准提高了,银行的总利润未必会下降。”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的王广宇经理表示,新标准对银行来说有着较强的积极意义,因为银行的信贷风险将明显降低。但其中有关贷款申请人资质的认定还有比较模糊的地方,比如夫妻离婚后分别买房如何计算?家长为孩子购买婚房算不算第二套房等等。此外,不少人喜欢在异地置业,这也给鉴定增加了难度。
  购房者目的不同 新标准影响不一
  毫无疑问,所有抑制房价、打击炒房的国家政策都会受到无房者的欢迎,而对以炒房赚取利润的炒房族来说,这些政策短期内则会影响到他们的投资,至少在房价持续抬高之前,他们不会轻易投资房产。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炒房者韩先生对于这一新政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心。眼下,韩先生早已经不将炒房作为投资主要渠道,相反,炒股、炒基金成了他的“主业”。
  韩先生对于此前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压制炒房的政策作了研究,他认为,所有政策在实行的最初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但总体来看,并不能抑制房价的上涨。以户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主要也是打击炒房,炒房可以赚取的利润自然会变小。“大不了不炒就是了。”韩先生说,很多政策都有漏子可钻,他目前观望也是在想“办法”。
  市民胡先生在多年的购房过程中经常与炒房者打交道,“很多炒房者自己在网上哄抬房价,买了一两年一转手就赚十几万。”对于“二套房认定以户为单位”这一新政策,胡先生非常赞同。“炒房族赚的差价小了,炒房积极性就会降低,部分房源自然就给了无房者。”
  不过胡先生担心,就怕尽管利率高了,但炒房者仍然故意相互炒作抬高房价。
  开发商认为短期难见效 但潜在影响也不容小觑
  第二套房认定以户为单位,在省城房地产开发商界也引起不小的反响。“对开发商来说,目前好像没有直接影响,但对房产销售的潜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济南房地产发展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孙立军接受采访时表示。
  孙立军分析,作为打压房地产投资者的系列政策之一,第二套房认定以户为单位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打击。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投资者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利率,将来出售投资房的成本自然要小。
  新政策下,投资者肯定会权衡利弊,并仔细计算未来几年出售投资房所赚取的钱是否能够远大于利率部分,如果长远利益没有空间,投资者的投资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他们自然不会再将钱投入到房地产中。
  “从这个方面来说,新政策实行后,原来一户家庭想要购买两套房子的,可能只会购买一套。”孙立军分析,这样需求自然就减少了很多,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价格居高,最主要就是供需严重不平衡,如果大部分投资者都不再投资,供需自然会越来越平衡,房价就可能下降,购房者也不会抢购。

 ■专家视点
  新标准总体利大于弊
  “可以说,这一新标准有利有弊,但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山东经济学院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董彦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新标准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央行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又一个非常具体的调控举措;对于抑制目前经济增长过快和相对偏快的物价上涨速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董教授认为,央行此举释放出一个信号,即明年宏观调控将更加严格,调控力度也将更大,无论是开发商、银行,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应该因此改变一些以往的思路。
  “这一新标准有点‘一刀切’的味道,没有兼顾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政府干预的力度有点偏大;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董教授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央行和银监会所留出的空间过大的话,很有可能让调控流于形式,因此目前采取适度从严的调控力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今后还要加大对银行的监督力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1692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