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贷款“成数”心里有数
买家冯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在2007年12月看中了一套不错的物业,并签了三方约。因为冯生先是首次置业而且收入稳定,按相关规定可以申请八成贷款,但由于当时房贷紧缩,银行只批出了六成,因无能力支付四成首付,冯先生只好向业主提出毁约。冯先生认为,如果当时能及早知道银行批出的额度,自己就能量体裁衣,也可以避免毁约情况。
准买家关小姐对“贷款预审”也很关注,不过她最关心的是贷款“成数”究竟有没有保证。她说道:“贷款预审公司提供的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贷款额,这个额度是否就是银行最终批核的放贷额呢?若拿着那个所谓贷款预审额度来‘量体裁衣’,最终却批不下来,这样就更加麻烦。”
按揭机构:“贷款预审”服务值得参考
满堂红亿达按揭运作经理蔡华表示,“贷款预审”服务对引导客户理性购房以及增加房屋交易效率的影响相当积极。此前,亿达按揭也推出了类似服务,特别为客户精心设计并推出一份 “贷款及服务调查问卷”,只要选择满堂红为其房屋中介的准置业者们,在选定了他们心仪的标的物业后,填妥问卷中设定的问题,亿达按揭公司专业信贷顾问便可根据答卷的内容,快捷、准确地根据客户要求,推荐适合的银行借贷,加速房屋交易。这次北京凯盛经略担保有限公司推出“贷款预审”服务准确会更高,对广州的按揭业务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地产人士:实用性与时效性存疑
满堂红研究部经理周峰认为,北京的“贷款预审”模式实际上是将“银行审批”环节提前到房屋买卖交易之前,即银行为客户提供一个“模拟审批结果”,让客户心里有底,知道自己目前的“斤两”,再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自己“支出总额”的物业。在这个方面看,这种“贷款预审”模式确实存在其积极的一面。不过周峰表示,这种模式也有“时效性过短”的弊端,首先是客户的资信度和个人收入是可以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一旦收入提高了,客户可偿还的贷款额也相应提高,可申请贷款额自然也会增多;其次是银行的信贷政策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譬如目前的二套房贷政策具体措施,也是经过近半年的不断细化,才在各大城市落实细则,但客户看房、选房、购房的过程一般会持续至少3个月,原来的“模拟审批结果”或许在客户正式申请贷款时不适用了。
有其他专家认为,这种“贷款预审”模式未必能在广州推行。皆因为现在广州各大银行、中介按揭机构均在各自的网站上开设了“月供简易计算表”,有购房意愿的客户只需要在网站上面输入一些个人简单资料、收入水平等细项,便可获知每月的还贷额在哪个范围内。因现时银行信贷手段已“从紧”,且商业贷款利率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般购房客户都会选择首期支付三成以上的房款,避免日后还贷时利息所占比例较大。况且,这种“贷款预审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额外增大中介按揭机构、银行信贷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就目前市场情况来推测,广州的银行推行该模式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