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消息:昨日,由齐鲁网、山东商报、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联合,国内首家跨媒体合作成立的“齐鲁公益联盟”发起的“寻访山东抗战老兵”公益活动正式公布受捐帐号,抗战老兵殷延伟等获捐万元爱心捐款。作为本次报道推出的首位困难老兵,济宁微山县92岁抗战老兵殷延伟今天获万元爱心捐款。
生于1921年的殷延伟,“七七事变”爆发时就读于当时的济宁中西学校。“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机轰炸济宁。因不愿做亡国奴,殷延伟师生一行4人弃笔从戎,考取徐州十七军团学生队。后辗转陕西凤翔,经过重新考试后,进入位于西安王曲的黄埔军校七分校十五期步兵科,胡宗南任主任。毕业后,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193师579团任团部见习少尉,后任91师272团第二营六连上尉连长。抗战时期,老人多次与日军交手。
部队在河南禹州与日军作战时,殷延伟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背部、后脑、颈部多处受伤,左嘴角被弹片豁伤,昏迷数日险些殉国。至今,老人的右耳后部仍有残留未取出的弹片。老人如今生活在微山岛上的一个小村落里,家庭贫困,老伴去世多年。六十多岁的大儿子至今仍在岛外打工,小儿子平日里靠给人做小工为生。老人除每月100元的六十岁以上老人补贴外,无其他任何收入。
记者探访时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墙角的一处已出现裂缝。因一直无钱修缮,为了避免危险,老人只好用木棍支撑墙体,勉强生活。曾去探望过老人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从部队回到家乡后,老人“在微山岛上挖了一辈子粪”。根据山东民间志愿者的走访探寻,目前健在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已不足40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且多数生活在农村,此前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有限,经济条件令人堪忧。
由于没有收入,很多老人只能跟随儿女生活。不少生活在农村的老兵,子女本身收入有限,对老人的赡养多数时候有心无力。积小善而成大爱,汇细流而成江河,大义山东不让老兵流血又流泪。为此,由齐鲁网、山东商报、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联合发起,国内首家跨媒体合作成立的“齐鲁公益联盟”发起的“敬礼,老兵”公益募捐活动已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