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36只脚”究竟啥模样 婚俗展上感受旧时体面婚礼

   2015-04-23 网络网友40
核心提示:见下文
欢庆婚讯:  爷爷奶奶那时结婚,啥样子就算是“有派头”了?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在展出的“上海婚姻习俗展”上,一个特别布置的“新房”让不少年轻人感叹,原来这样普通的“36只脚”,在当时已让那时结婚的人们满足。

  从清末的童养媳婚书,写着双方生辰八字的“庚帖”,到印着毛主席语录的结婚证书……记者看到,百余年来各色“红派司”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上世纪 30 年代的结婚证书,被装在精致的圆筒内,绢丝制成的“纸张”上配有鸳鸯、合欢花等国画,甚至中西合璧,上面画着莲花童子,下面画着丘比特。

  在现场,最让新人感兴趣的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36只脚”。站在这个“样板房”前,小张和女朋友对着大橱、五斗橱、床边橱、木床、木台和四只椅子指指点点,“原来这就是爷爷奶奶们常说的36只脚啊。”

  旁边的一位老人告诉好奇的小张,当时这些家具都是一种款式,牌子为解放牌,凭票供应。五斗橱是97元,床边橱是28元,椅子是12元。“别小看这些,那时候谁结婚有了它们,就算是风光了。要是再高级点,还有过‘三转一响的说法,‘三转指的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一响是指收音机。”

    小张告诉记者,没想到自己眼中如此“简陋”的婚礼,曾经也是那一代人“赶时髦”的体现。现在大家婚礼已越来越新,包括水下婚礼、空中婚礼等都不稀奇。这时候回头看看过去的婚姻文化,倒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10691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