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婚讯: “香槟塔”塌了怎么办?新郎语出不当怎么办?新娘绊倒了怎么办? 婚礼司仪救场如救火
本报记者金琪/文
婚庆市场,在“五一”长假呈现井喷之势,婚礼司仪因而成为“黄金周”期间最忙碌的人。
作为婚礼的引导者、推进者,司仪既见证了婚礼的精彩温馨,也见识了婚礼的枝节横生。近日,记者采访了本地几名资深婚礼司仪,谈谈他们亲历的突发事情,公开他们的救场经验,希望能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人们提供借鉴。
现场布置 检查胜过尴尬
王晓军,从事婚礼司仪已有9年半,“遇到的婚礼上的突发事件起码也有四五十件”,可“五一”长假的一次婚礼,依然让他马失前蹄。
当时,王晓军和新人已经站在舞台上,按既定程序,双方父母也将上台致辞。为了给老人们腾出空间,他明知舞台空间偏小,还是朝后一退再退,忽然——“一脚踏空,眼前一转,整个人摔到了台下的地板上,而且姿势不是很好看。”
全场哗然。从起身到重上舞台,短短几分钟里,王晓军已经想好了说词:“各位来宾,这主要是因为新娘的魅力实在太大了,连我也为之倾倒。请大家再次用掌声祝贺幸运的新郎吧。”
除了舞台布置,婚宴上的“香槟塔”也是高危地带,常会在众目睽睽下轰然坍塌。遇到这类情况,司仪通常的说法是“(碎)岁(碎)岁平安”,而让王晓军颇为自得的一番演绎是“大家看,就连酒杯也不能承受新人炽热的爱情……”经他一“煽情”,台下居然有人小声讨论,这坍塌事件是不是人为炮制的。
一番调侃、一次忽悠,掩饰了现场的尴尬,但也激发出王晓军的危机意识:明知婚礼现场危机重重,我们能拿出什么应急方案吗?
婚宴当天的准备相当繁琐,不少新人把这部分工作全权交给婚庆公司打理,也有部分委托酒店代劳,更有人会拜托亲朋好友临时抱佛脚。“婚礼当天,最忙的肯定是新人,让他们事事亲历亲为是不现实的,我建议他们委托信得过的亲戚或朋友,最好是懂行的人,在开宴前,把现场的每个环节都检查一遍,比如,台上的幕帘扎牢了没有,切蛋糕的工具是否齐全、蜡烛气球是否摆放到位……”尤其是处于中央位置的舞台,一定要事先估算可以同时站多少人,如果空间实在局促,不妨安排新人和司仪站在台下正中位置走“程序”。
至于香槟塔,导致其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布置人员工作失误;二,新人倒酒时没有适当用力。前一点可以在事先检查中得以纠正,后一点则需要专人对新人进行“特训”。“我通常会在开席前关照新人,一会儿倒酒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慢,幅度一定要小。有了这番提醒,他们自己会当心起来,事故发生率也就随之下降了。”
新人亮相 安全胜于美丽
婚礼上的枝叶,有些是意外,有些却是人为——新人的刻意所为,婚礼司仪梁大为尽管人称“老法师”,遇到后者仍会惊出一身冷汗。
最近一次,“老法师”就遇到一位善于当众揭人短的新郎。按套路,梁大为让新郎说说对新娘的第一印象。新郎开口就来:“我的新娘是美丽又大方。”新娘马上“还礼”:“我的新郎忠厚又老实。”
可能是新郎对“忠厚”、“老实”的评价不太满意,竟然,一把抢过新娘的话筒“还击”道:“美丽、大方只是第一印象,交往以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现在的新娘已经是——野蛮又霸道了。”话音才落,新娘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眼看就要冷场,梁大为连忙打起圆场:“是啊,新郎的确是错了,错就错在没有早一点认识这么美丽的姑娘,哈哈哈。”全场随之一片笑声。
尴尬因此化解,但这不愉快的片段会否在新人将来的生活中落下阴影?这就成了一个未知数。“为什么偏要临场发挥,不肯按事先商量好的方案说?”梁大为很为新郎不值。考虑到新人在婚礼当天情绪波动较大,梁大为事前会为他们设计发言的大体内容:新郎新娘该说什么,司仪提问后如何回答……预定方案虽不如临时发挥鲜活,可毕竟保险,不容易出洋相。
梁大为还遇到过一位新娘,穿了一件不合身的婚纱登场,才走上红地毯,就被裙摆绊住左脚,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身边的人蜂拥上前,拉的拉,扶的扶,新娘在众星拱月之下已经羞红了脸。
梁大为只能在远远的舞台上为她解围:“你们看,新娘因为深爱新郎,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拜天地了,新娘赶快,到台上来拜吧。”来宾们会意地鼓起了掌,新娘上台时轻轻地对他说了声“谢谢”。
“新娘通常会穿曳地婚纱或长裙出场,我做司仪以来,看到许多不适应穿婚纱的人,走路小心翼翼的,可还是会出状况。”梁大为放起马后炮来:新娘在挑选礼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美观,还要考虑个人身高。裙摆太长,就会带来隐患,不如事先就作修整。不舍得改也行,新娘不妨提前入场,先走走,适应一下。还有,搭配礼服的高跟鞋,鞋头尽量不要带装饰物,以免钩到裙摆,引发意外。
意外状况 亲情胜过爱情
“在婚礼上,东西坏了,杯子倒了,话筒没声音了……这些都是由固定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我觉得,这类意外对职业司仪来说都不是难事,三言两语就能圆过去。我觉得,在婚礼上最难处理的突发事件,是由人引起的。”女司仪杨薇话峰一转,“不过,有些意外会成为惊喜,成为整场婚礼的亮点。”
杨薇最近主持了一场婚礼,谁都没想到,现场的焦点人物会从新人转移到女方的父亲身上。当时,杨薇按部就班地请新人父母发言,可,等了许久,都没见到新娘的父亲。有人提醒:老人重病在身,婚礼中途,他不得不退到休息室吸氧。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办法上台致辞。
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托亲友送给新人一本菜谱。“知道这份礼物的含义吗?”杨薇借势发问。新郎回答:“可能爸爸是希望我们尽快独立,赶快学会烧菜做饭吧。”杨薇又补充,“父母亲还希望借这份礼物告诉你们,生活的含义就是柴米油盐,幸福也就在普通的柴米油盐里。”说完这句,杨薇用余光看到,老人已经返回婚席,正对着她频频点头。
开席后,老人的精神明显好转,他主动找到杨薇,除了感谢她此前的“借题发挥”,同时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安排他上台说两句。
追光灯亮起,老人出现在台中央,现场一下变得鸦雀无声:谁都猜不出,这重病号会说些什么。老人稳稳地接过话筒,颤悠悠的歌声响彻厅堂:“我爱我的家,我的家就是我的幸福……”
老人居然唱了一首歌,包括新人在内,全场都被他的表现镇住了。几句过后,老人已经有些气喘,将话筒交还给杨薇后,他默默退向台边,消失在追光灯下。“大家会唱这首歌吗?会唱的人把它唱完好吗?”直到杨薇开腔,众人才回过神来,现场重又飘扬起优美的旋律。歌声中,新娘望着父亲的背影,落下了眼泪。
如今,选择个性婚礼的新人越来越多,但很少有人将亲情划入个性范畴。“其实,亲情应该成为婚礼上出彩的环节之一,我常常向新人建议,把生活中的陈年往事拿出来,渲染现场气氛。”杨薇提出建议,新人都能接受,但至今为止,没有一对新人主动提出,要在婚礼中设计“感谢父母恩情”的环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相关链接
国家级司仪本月上岗
上海市婚庆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举办婚礼的人数将达到30万人。市场如此巨大,婚礼司仪一再告急。供不应求,婚礼司仪的身价也一升再升。上海市劳动局公布的非全日制工种薪酬价位显示,婚庆司仪每小时薪酬低则200,高可达850元,高居榜首。
为培养合格优秀的礼仪人员,同时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就业混乱等现象,近日,上海市劳动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启动了“礼仪主持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据培训负责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王群老师介绍,“礼仪主持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训练课程等,其主干课程为语言文学、礼仪学、新闻传播学、民俗学、中西文化比较、节目编导策划、播音学、节目主持通论、演讲交际学、形体表演等。课程不仅要加强学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礼仪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质,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基本功。
据悉,培训班首批学员60余人,已于本月14日结束考核,成绩合格者很快就能拿到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上海首批持证上岗的司仪。同时,第二批培训工作也已展开,用不了多久,上海的司仪行业就将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司仪素质也会日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