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过?婚礼录像玻璃般脆弱
笔者最近和一个刻录盘片厂商A先生聊天时,无意中听到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说法,他们工厂生产的C级盘片(品质检验最差的)最主要的消费者之一就是婚纱影楼和提供摄像的婚庆公司。按照这位A先生的说法,这些记录着很多人一生最绚烂时光的盘片,其实存放不了多久。
“顶多2年,或者更短!”A说道。
有关婚礼的意义笔者并不想多说,很多人节衣缩食好几年就是为了在那一天光彩照人,而把录像和照片刻录下来则是希望将刹那变成永恒。但是,谁又能知道,这种所谓的永恒竟不会超过2年。设想一下,当某个哥们经历了一生的劳苦,到了晚年想和老妻一起回忆当年的甜蜜,却发现这些宝贵的记录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失效,会不会老泪纵横呢?
“不能完全怨商人,他们只是顺着市场办事。在中国,数据太不值钱了。”A继续说道。
A先生的说法对吗?中国人是否普遍不在乎数据的保存年限呢?这实在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当年CIH病毒发作的时候吧,几乎所有硬盘数据恢复中心都在接下来的几天被客人挤满了。不惜代价恢复的数据,你能说它不值钱吗?
同样是存储产品,为什么光存储和硬盘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呢?从光储设备经销商那里我们能了解到,低端产品甚至一些品质低劣光储设备更受欢迎,从这样的采购策略来看,很难说大家在乎刻录后的数据稳定性。那么,对两种数据存储方式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忽视光盘数据稳定性的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目前来看,造成这种局面至少有三个原因。从客观环境来说,光盘数据的稳定性牵扯的因素太多,有刻录机、光盘、存储环境等等。加上光储产品升级很快,令很多用户无暇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使用习惯。A先生曾举例说,有很多高端的DVD刻录盘片宣称自己的保存期达到上百年,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DVD规格问世尚不过十年,这些盘片厂商很难向用户证明这些宣传的真实性。
另外,目前大陆盘片市场还是以政府企业采购为主力,很多采购还有IT设备维护人员并不希望数据保存很久。只有不停地购买新盘片新刻录机,他们才有可能从中牟利。据说某个网络公司内部规定,刻录盘上的数据每3个月重新翻刻一次。这样一来,不仅仅经销商和采购人员增加了利润,也无形中制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垃圾品市场潜力如此大的情况下,难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除了使用复杂和灰色利益链两个客观因素,中国的刻录产品消费者主观上也确有不成熟的地方。购买刻录机时一味追求速度,8X、12X、16X、18X、20X,仿佛刻录时节省了几分钟就能加快四化建设一样。在购买盘片时则拼命杀价,只要盘片不刻废,便认为大功告成。孰不知,这种顾头不顾尾的做法,会让我们在后面损失更多的金钱、机会,当然也包括文章开头部分提到的婚礼录像和婚纱照。
■刻录机,写入品质其实最关键
接上一篇,这里我们确实有必要明确一下刻录机和盘片的最大用途,即:提供一种低成本且保存期很长的数据存储介质。第一个关键点,想必大家都明白,而且事实上也已经做到了DVD刻录机的价格低到无可再低,盘片就算每张卖5-10元,每GB数据的存储成本也比硬盘要便宜很多,甚至可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在解决了成本后,目前需要关注的其实是保存期的问题。
如果不考虑存储环境,要想尽可能延长保存期,就目前而言需要关注两方面,盘片和刻录机。盘片自不待言,牢记不要买廉价的残次和杂牌产品,相比您的数据,盘片贵几倍都是值得的。在刻录机方面,除了选择大品牌,比如先锋、华硕三星、SONY、BENQ等。
当然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目前很多人挑选刻录机存在一些误区,他们非常关注一些试用报告中所说的兼容性,某某刻录机什么盘都不挑,诸如此类的评语。
其实……这种说法在光驱身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刻录功能上,就值得商榷了。对于刻录机来说,读盘并非它主要的职责。评价一款刻录机的好坏,最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写入品质。特别是它与市场上主流刻录盘片的兼容性,如今NERO软件非常流行,在购买刻录机前完全可以了解一下该产品与主流盘片配合时,写入的品质得分。
例如:
先锋刻录机与某型盘片配合时写入品质得分
在写入速度等方面,笔者个人感觉确实有参考作用,不过没有写入品质关键。主要原因是,很多负责任的刻录机厂商都会根据盘片选择合适的速度,在很多时候,降速就是为了保证写入品质。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还有一个粗浅的观点,由于蓝光的普及还需时日,光储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平淡期,有机会让大家从浮躁的数字指标攀比中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用刻录机来干什么?不管是为了海枯石烂般的爱情场景,还是为了凝结无数心血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