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到达今天的宿营地那拉提草原部落时,硕大泛红的夕阳开始落山。大家纷纷挤着跑下车门,有的媒体记者开始拿起数码相机,有的记
两块钱怎么过黄金周?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者则端起摄影机开始捕捉草原上的夕阳美景,更有的记者兴奋地跳着唱着,如同孩子一般。
8月的那拉提草原正是旅游的旺季,这里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这里有草原的辽阔,又有溪水的柔美,有群山的俊秀,又有松林如涛的气势,那拉提草原犹如一块镶嵌在黄绸缎上的翡翠。以草原文化旅游为主的那拉提景区面积达400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1.5万哈萨克族牧民,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哈萨克族最多的草原,还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第二日,我们在草原上采访时,看到了哈萨克族的赛马,看到了具有浓厚风趣的姑娘追,看到了场面宏大的叼羊,品尝了哈萨克美味布尔萨克、手抓肉等美食。在采访团中,有些媒体对牧民的各种民俗风情感兴趣,有些媒体对草原风光的秀丽多彩感兴趣,有些媒体对牧民搞旅游增收感兴趣,有些媒体对牧民骑上了摩托进城感兴趣,还有的媒体对那拉提开发景区成功的经验感兴趣,但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遇到了一场哈萨克婚礼。在婚礼的现场,四周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有魅力新疆万里行采访团的记者们。
一位穿着大衣的老者主持婚礼,在婚礼开始前他告诉我们,哈萨克青年拥有着充满诗意的爱情,冬不拉是他们表达爱慕的语调,歌声是哈萨克姑娘倾吐思念的情愫。他说,一般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步,在女方家订婚礼仪式,双方协商有关事宜;第二步,在男方家确定“吉尔特”期的婚礼,这一步就可以确定正式的亲属关系;第三步,又在女方家举行,男方要将协商的财礼的半数送到女方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方家,与姑娘同居,叫做“看门”;第四步,又在男方家举行,这是正式结婚仪式。
婚礼开始了,现在正是哈萨克族青年的正式迎亲仪式,男方的朋友抱着各种哈萨克乐器,有摇鼓,有冬不拉,有长琴等等,开始在毡房外轻松地弹唱,身披哈萨克服装的未婚夫与女方部落的青年男女,聚集在离新娘不远的另一顶毡房里,大家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一名哈萨克歌手唱起“婚礼起始歌”作为婚礼的开头,他旨在通报婚礼程序和娱乐活动的安排,并代表客人向主人表示祝贺,然后新郎的伴郎唱起了“接亲调”,这是要说明女大当嫁的道理。男方则向新娘描述婚后生活的美好,女方多叙说离家的痛苦。新娘被感动了,在家人的簇拥下,她从毡房里出来了。
当她走到毡房的一侧站着,这个时候她放下了头上的纱巾。能歌善舞的主婚人腕缠缤纷的布条,手执彩色的马鞭,即兴发挥起来,且歌且舞,当他欢快的曲调唱到“让香甜的杂拌糖果撒下吉祥”这句时,慈祥的哈萨克老婆婆便从毡房里端出来一大盘糖果,将糖果一把一把地撒向新娘新郎和前来祝贺的客人们。来宾们纷纷去接那些撒来的糖果。一时间,宾主和一对新人尽情欢笑。随后不多会,在主婚人的揭面纱歌唱起来后,新郎部落的男青年也跟着在新娘面前唱起“揭面纱”歌来,每唱到一段,他们便挑动一下新娘的面纱,新娘站在那里幸福地笑着。唱完后,小伙子用系着彩带的短木棍挑开新娘的面纱。
这时候,新娘开始在送嫁和迎嫁的姐妹陪伴下送到了新郎家,他们开始在新郎家门口等待。新郎家的亲友们早早在家门口迎候新娘,他们载歌载舞,欢乐无比。在歌声中,新娘被扶向新郎家走来,最终走进洞房。
直到婚礼结束时,许多媒体的记者还想探出他们结婚时,这样做是代表着什么,那样做又是代表着什么?最终一场哈萨克族婚礼成了各位记者笔下和摄影的良好素材,我感慨看这哈萨克族的婚礼现场不亚于看一处美丽绝顶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