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成都的婚庆用品市场上,新人有着怎样的消费习惯,婚庆用品现状怎样……近日,本报喜闻工作室记者对近期举行婚礼的60对成都新人展开了调查。
近日,本报喜闻工作室记者调查了近期举行婚礼的60对新人,对他们的婚庆用品消费进行了调查。其中,65%在食品城或大超市购买婚庆用品,30%在小商铺购买,还有5%暂未购买。有27对新人是在荷花池购买喜帖,占45%,商铺购买的也有15对,占25%,只有6对新人是按照个性自己设计的,只占 10%,剩下20%由酒楼和婚庆公司提供喜帖。
在对60对新人进行的个性化需求调查中,42对新人有个性化需求,占70%,还有15%有意愿但时间不够,15%的新人则希望婚礼从简,没有这种个性需求。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成都新人都倾向于购买成品的婚庆用喜糖和喜帖。虽然有70%的新人有个性婚礼的需求,但由于时间紧迫,精力不够等原因放弃了,真正举办个性婚礼的是少数。
个性喜帖 最受80后白领青睐
婚礼上常见的喜帖、气球、中国结等用品,都能在荷花池买到。荷花池出售的喜帖,价格从几分钱到一元多不等,款式多,选择面较大。西门车站附近摄影器材城的婚庆用品店也在出售喜帖等用品。
时尚芭莎婚庆负责人董庆介绍说,目前婚庆市场上的喜帖大致分为大众化和个性化两类。大众化喜帖根据材质和设计的不同,价格也随之不同。而个性化喜帖则根据新人的要求特别定制,有代表新人的logo、属于两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婚纱照等。价格比普通喜帖高出至少一倍,多在十几元。
成都一家定做个性喜帖和新人印章的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张个性喜帖价格在3元多,烫金的或尺寸特别的价格更高。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他们那里定制个性喜帖和新人印章的新人,多是白领等收入较高的新人,以80后居多。他们对婚礼的个性化要求很高,对细节非常重视。现在,到他们这里定制这些个性化婚庆用品的新人呈上升趋势。
还有些新人通过广告公司、印务公司、从外地购买或网上定购的方式,完成自己对喜帖的个性化需求。
盒装喜糖 几乎没有成都品牌
以喜糖为例,目前成都新人采购喜糖的渠道主要是西南食品城、华丰食品城等大型食品城,大多数新人在购买喜糖时,店主会赠送糖盒。还有一些则是在店铺、大型超市等购买,个别婚庆公司也在代理或是自己出售喜糖。
专做盒装喜糖的上海诗蒂成都办事处董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都的喜糖市场目前是以散装糖消费为主。但他们目前没有办法为成都新人定制个性化糖盒,因为成本太高。他还说,成都婚庆市场起步较晚。对他们来说,成都是一个新兴市场,每月的销售额有七八十万元,远不能和上海、北京等成熟市场相比。
红绣球婚庆公司的干建经理坦言,从盒装喜糖来说,几乎没有成都本地品牌。
婚庆用品 成都没形成产业化
成都市婚庆行业协会会长蒙汀认为,成都的婚庆用品并没有形成产业化,不论是喜糖、喜帖还是其他婚庆用品。目前大量的婚庆用品是从沿海一带发货到成都,有成品也有半成品。
成都某婚礼用品总经理蔡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具备婚庆道具生产和研发能力,虽然有时自产比外地进货要贵,但更能保证质量。但一些耗材,如冷焰火、蜡烛等都是从外地进货,喜帖也是出售成品。目前他们也在和一些婚庆公司合作,制作主题婚礼的个性化婚庆用品。
另一家婚礼用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并不太愿意花精力在个性化的喜帖设计上,因为多数需要手工,时间成本较高。他们制作了不少半成品的喜帖、配件提供给婚庆公司。她认为,目前很多成都新人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消费意识。也有少部分新人前来租灯光、道具等。谈到是否有生产能力,她表示,有些是从外地进的成品,有些是他们设计了款式让别人做,或是买了半成品根据需要组装。沿海的市场更加成熟,批发范围面向全国。而成都的市场只是面向西南地区,信息比沿海晚。
在记者调查中,多家婚庆公司表示,很多婚庆公司并未将喜糖、喜帖作为主业,不少婚庆公司都采取赠送成品喜帖。
红绣球婚庆公司的干建经理表示,目前成都婚庆用品市场还有空白,有待提高。至于喜帖,虽然成都不少印刷厂也在印制但品质不高,且成本很高,一旦每张高于 7元,新人很难接受。至于婚庆道具市场,目前已基本饱和。虽然成都具有婚庆用品的创新能力,但没有形成产业化。而且婚庆用品的反复利用率较高,导致生产婚庆道具的公司很难开模制作婚庆道具。